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澜沧江流域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系统多样性和能矿资源储备、特殊资源外交地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系统脆弱、贫困人口大量聚集,生产力低下,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对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影响日益凸显,破坏逐渐严重。本文借助Arcgis平台,分析和探讨了澜沧江流域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居民点分布影响因素。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对研究区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澜沧江流域居民点空间分布密度总体较为稀疏,且主要分布在以云县为中心的中下游地区,且呈现出明显的点状与带状分布特征。通过最近临点分析得知,流域及上中下游居民点空间分布皆呈随机型分布。但是与典型随机分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知,澜沧江流域及上中下游居民点呈现一定程度上的聚集趋势,且聚集程度依次为上游、中游、下游。进一步利用K函数进行分析,得知居民点分布格局随分析尺度变化而不同,在较小的尺度下,居民点空间分布聚集趋势明显。(2)通过对流域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海拔、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距道路与河流的距离对居民点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流域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m以下,坡度25°以下的阳坡地带,起伏度100-500m之间的阳坡地带,且沿河、沿路分布明显。(3)在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澜沧江流域居民点聚集程度依次为上游、中游、下游,与样方分析结果相一致。(4)对于县级、乡镇和村级三类居民点而言,较高级别的居民点趋向于分布在自然条件更好、交通更便捷的区域。本文的研究有利于认识和掌握澜沧江流域居民点的分布特点,为开展流域内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力的研究,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移民、加强对流域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