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陆河尾闾湖既是干旱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也是流域人地关系状态的指示器。本文围绕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输水,重建尾闾湖”的普遍实践,在梳理总结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在干旱区多个流域的实地考察,从“人工干预下尾闾湖演变过程”和“重建尾闾湖的区域实践与分类对比”两个角度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近六十年来,典型内陆河尾闾湖经历了快速萎缩、干涸消亡到缓慢恢复的变迁过程,其面积变化呈显著的“U”型发展特征。干旱区尾闾湖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变迁,表征流域人地关系状态的演进。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干旱区大量建设水库,拦蓄径流并引入绿洲,水资源发生剧烈的空间转移、形态的转变及分配的不均衡,尾闾湖快速萎缩、干涸消亡。这一时期,流域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内陆河地区实行流域节水政策,向下游断流河道和尾闾干涸湖泊生态输水,人工重建尾闾湖。(2)结合石羊河、塔里木河和讨赖河三个典型干旱区流域的案例分析,整合讨论重建尾闾湖的实践经验。三个尾闾湖的重建实践,在流域类型、输水方式、干预措施等方面各具特征,且实现的效果各异,可归纳为湿地建设型、水域维持型和生产恢复型。石羊河流域为中等规模流域,其尾闾湖的重建以人工干预为主导,以地下水恢复为主要目标,分压沙造林和生态输水阶段进行,达到青土湖形成干旱区湿地的效果;塔里木河流域是规模大、河道长的流域,在流域治理规划过程中,通过源流区节水、支流水系调水向下游尾闾输水,以天然河道为输水通道,使下游河流廊道的植被生态恢复,并实现台特马湖常年维持大面积水域;讨赖河流域是黑河流域统一水系分裂形成的独立子水系,其尾闾湖北海子的生态重建属于地方自发行为,通过行洪河道向已干涸的原河道湖下泄生态用水,使绿洲边缘地下水抬升、形成水域,实现了农业、渔业等生产活动恢复的效果。(3)最后,根据尾闾湖演变及其表征的流域人地关系演进,本文提出“上游建设控制性水库,保证绿洲经济社会发展;尾闾生态重建湖泊湿地,保障绿洲生态安全”的干旱区流域水资源配置思路。对重建尾闾湖的实施,提出多途径增加生态输水来源、分阶段进行、按水资源量制定差异的恢复目标、加强人工干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