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巨大的城市密集区内,支配空间经济形式的不再仅仅是单一的大城市或都市地区,而是聚集了若干都市区,它们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有机整体开始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并成为国家发展的增长极。我们可以将这种有机整体称为大都市带、城市圈或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的中接点之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并且区内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众多。但是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武汉城市圈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旧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究其根本,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产业结构特点,提出了适合武汉城市圈自身状况的战略选择。通过数据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找出社会经济因素与各地类的数据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多目标线性优化模型,以保护资源、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得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的结果。   本文的结论如下:   1、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整体上以耕地、林地、水域为主,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只分别占到了总面积的7.37%和1.60%,在1996年至2004年的发展中,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2、通过与湖北省的对比研究、与其他城市圈的对比研究找出其具体的定位,发现其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几个城市圈尚有差距。从其内部产业结构及其经济情况来看,虽然从1997年至2007年出现持续增长,但是武汉城市圈内存在部分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   3、在战略选择上,武汉城市圈应结合传统手段,并辅以非传统的反梯度推移手段,构建产业链,实现发展的突破。   4、本文利用社会经济数据与地类数据的关系,构建了多目标线性优化模型。通过模型优化,认为,至2010年,武汉城市圈的合理土地利用结构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分别占总面积的31.23%、2.65%、27.14%、0.23%、7.96%、1.71%、19.10%、9.97%。  
其他文献
中央党校副校长龚育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十五大报告在论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时,有一个方面讲得尤其有新意,就是强调邓小平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
良好的绩效是资源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地方政府提升自身形象的基础。塑造服务型地方政府是当今地方政府发展和改革的方向,绩效评价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工具,引入到政府公
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相继实施政府雇员制这一项新的人事制度。政府雇员制借鉴了企业用人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该文介绍了锚杆支护原理,对23123工作面轻放回采巷道锚杆支护参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并对支护效果进行了观测,通过分析,锚杆支护不仅是安全可靠的,而且是经济合理的。 This p
生源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这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原来的以高
我矿西部沙仓有两台5t双梁抓斗吊,承担西部充填倒运、抓吊沙石、碎渣的任务,是充填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它的安全、稳定、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充填作业的效率和 I Mine West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是高压电网建设的关键设备,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增大以及大量自动化设备在GIS变电站中的广泛使用,GIS变电站的可靠性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研究GIS变电
2009年9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其中规定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制度设计、财政支持及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在新农保
数字城市是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城市问题的加剧而衍生出的新概念,是一场里程碑式变革,不但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城市问题加剧的必然要求。伴随着新科技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