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我”的诗性追寻——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回忆性童年书写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d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五四”至今的现代回忆性童年书写为研究对象,以其蕴含的生命启蒙问题即“人”与“自我”的生命追寻为线索,全面系统地考察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对童年生命的“发现”进程与收获,并进而探讨这类文学书写之于中国现代文学(成人文学)和现代儿童文学的特殊意义。全文主体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从社会文化和文学形势来考察各时段回忆性童年书写的发生语境,指出产生这种书写的根本动因来自于作家的文化认同和自我认同焦虑,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回忆性童年书写的沉浮与嬗变。 第二、三、四部分以各类回忆性童年书写最初发生的时间为序,分别从“人”的理想诉求、危机寻索与“自我”的建构溯源这三大方面,具体分析回忆性童年书写的主题内涵,这一童年生命的启蒙进程体现了从想象化到真实化再到内省化的反思意识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五部分综合分析回忆性童年书写的诗性意蕴价值,指明其对“人的发现”这一现代文学重要命题的特殊意义,对生命本体与艺术本体的审美营构作用,及其生命本位的写作立场对儿童文学的超越与引领。余论部分是对回忆性童年书写的创作心理即“回忆”带来的诗性美学特质的分析,指出回忆性童年书写的总体美学品格为“诗”与“真”,从回忆的心理演绎图式和艺术思维特征来分析其审美倾向的形成及其文体构成的内因。 结语部分指出了回忆性童年书写存在的偏误,此误区折射着现代文学中普遍存在的生命与写作之困境。 本论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在于:第一,立足于“人学”层面,从认识论与存在论层面揭示了回忆性童年书写所负载的“人学”思想内涵,指出其对现代文学中关于“完整的人”、“审美的人”这一“入学”主题的重要建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对现代回忆性童年书写中童年生命状态的全面深透的系统考察,从一个侧面映现了“人的发现”这一现代性命题的发生与发展进程,指出对作为“人的最后发现之发现”的童年生命的完全彻底的揭示,标志着自“五四”开始“辟人荒”的启蒙任务的基本之完成。其次,回忆性童年书写在对童年生命的反思性观照中,反映了人类或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一些隐秘的遗传信息,揭示了个人乃至人类的生存之谜,从人类文化学层面推进着“人”的深层次挖掘。再者,回忆童年在存在论意义上参与了现实成年生命的自我建构,反映着创作主体在生命本体意义上追寻“人”与“自我”存在的真实性与路向性问题,表现出深沉的对“人之为人”、“我之为我”的生命与存在本身的终极价值关怀,在文本中形成深度意义模式,其思想意蕴给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一种诗性题旨。这一研究深入拓展了现代文学中“人学”主题的研究领域。第二,从文学发生源流上,指出回忆性童年书写是对古代“诗言志”传统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它参与着现代诗性文体的构建。以回忆性童年书写为对象,首次具体探讨了“回忆”这一创作心理给文学带来的美学特质,重释了小说诗化与散文化的成因,拓展了“回忆的诗学”这一研究领域。其中还重新辨析了回溯性视角的构成,纠正了以往对童年回忆体小说的不恰当的“儿童视角”的命名,并给这种复合视角的美学功能以新的阐释。第三,首次将成人文学中的回忆性童年书写与儿童文学进行影响比较和平行比较研究,考察二者发生发展之关系,打破了以往各自为阵的孤立研究局面。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以给当今儿童文学的研究与创作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此外,本研究的现实意义还在于,它对现代童年生命状态的全面和深入的剖析,为引导现实童年人生的美好发展提供了参照系,同时也为现实中成人的自我生命省察提供了启示。
其他文献
在2016年22期CFan曾做过10000mAh版小米移动电源的评测,如今最新20000mAh版小米移动电源再度来袭,和之前的小容量版本相比它都有了哪些改进呢?  对比10000mAh的小米移动电源2,20000mAh版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塑料材质外壳,并在外壳的正反面都加入了凸点纹理,侧面也采用了防滑的喷涂工艺。所以,即使这款移动电源分量不轻(330g,约一罐可乐重),但依旧可以牢牢把握,基本不存
本文专注于朱宗元这一个案,考察其生平与著述,着重将其对原罪的解释置于当时中西文化交锋的语境中进行思想与语源的追溯,以厘定朱宗元对原罪的解释与来华耶稣会士的解释脉络之间
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走进了全然不同于以前的创作语境,“向城求生”成为其在社会转型中城市作为一种新的精神出现下的对此的必然应对和反映。文学叙述中“向城求生”,关注的是这
目的总结手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颈部及躯干部滑膜肉瘤的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颈部及躯干部滑膜肉瘤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33~68岁,平均50岁。病
二十世纪的美国,很多非裔女作家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她们的母亲。这些黑人母亲处在性别、种族、文化的三重限定中,但她们以母性柔韧的品格、生活的智慧、自由的心灵顽强面对这一
作为晚生代作家,东西以其独特的反讽风格和幽默气质跻身于当代中国文坛。他的小说大都通过对历史或当下生活的极其形而下的描写,把叙事引向对人类生命、生存等终极意义的追问,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将研究视野集中于闻一多关于文学语言的理论与主张上,力图将他诸多分散的理论拾掇提炼,试加评析,力图作出较为系统、完整的阐释。根据闻一多文学语言观念的发展线索,本文主要
从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印刷术的发明到电报、电话的电气通信时代的到来,从指南针的发明到全球定位系统,从无绳电话、可视电话等各种多功能电话机、袖珍寻呼机、传真机到
“孝”是我國古代社會最重要的倫理道德形式之一,是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經濟、禮法制度的基石,也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在當今社會開展有關傳統孝文化的價值問題研究,不論是對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