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SA模型金沙江流域(云南部分)NPP格局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84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控制大气CO2的上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研究的基础。采用气象数据、MODIS NDVI数据,运用改进的CASA模型对金沙江流域(云南部分)的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现状空间格局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2010年的AlOS影像进行植被监督分类判读,流域划分为20个植被类型,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暖温性针叶林(31728.54km2);其次是暖温性灌丛及灌草丛(288771.76km2),旱地(21388.0727km2);寒温性针叶林(8299.24 km2);半湿润常绿阔叶林(4433.37 km2);水田(2848.59 km2);干热性灌丛及灌草丛(2257.90 km2);寒温性灌丛(1149.87 km2);积雪(1112.68 km2);落叶阔叶林(1067.41 km2);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1030.88 km2);温凉性针叶林(875.70km2);寒温性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761.74 km2);水体(725.77 km2);高山亚高山草甸(504.06 km2);城镇居民点用地(343.86 km2);人工林(169.07 km2);亚高山沼泽草甸(167.95 km2);干暖河谷灌丛(140.23 km2);竹林(82.16 km2);裸岩(51.53 km2)。  流域初级生产力最大值达到了1382.39 g·m-2,平均为719.54 g·m-2;在空间分布上,中游(751.21g·m-2·a-1)>上游(714.42g·m-2·a-1)>下游(693.00 g·m-2·a-1);流域的净初级生产力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干湿季分明,雨季(612.26g·m-2·a-1)的生产力明显高于干季(107.08 g·m-2·a-1),夏季NPP最高,约为351.00g·m-2·a-1;秋季的约为222.88 g·m-2·a-1;春季的约为129.19 g·m-2·a-1;冬季的最低为12.81 g·m-2·a-1。  金沙江流域各植被类型的净初级生产力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784.85g·m-2·a-1)>暖温性针叶林(767.00 g·m-2·a-1)>寒温性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745.13g·m-2·a-1)>人工林(734.60 g·m-2·a-1)>暖温性灌丛及灌草丛(724.73 g·m-2·a-1)>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716.96 g·m-2·a-1)>落叶阔叶林(713.97 g·m-2·a-1)>温凉性针叶林(702.16 g·m-2·a-1)>亚高山沼泽草甸(691.68 g·m-2·a-1)>旱地(678.39 g·m-2·a-1)>寒温性针叶林(665.03 g·m-2·a-1)>干热性灌丛及灌草丛(652.36g·m-2·a-1)>水田(636.34 g·m-2·a-1)>竹林(626.35 g·m-2·a-1)>高山、亚高山草甸(588.26 g·m-2·a-1)>寒温性灌丛(544.67 g·m-2·a-1)。  根据净初级生产力与海拔、坡度、坡向的关系,可知,净初级生产力在2300-2800m海拔范围最大,为787.29 g·m-2·a-1,最小在4500-5500m海拔范围,为182.94g·m-2·a-1;在15°-25°的坡度上最大,为744.2g·m-2·a-1;南坡(751.00 g·m-2·a-1)>西南坡(740.41 g·m-2·a-1)>东南(737.46 g·m-2·a-1)>东坡(714.87g·m-2a-1)>西坡(714.44g·m-2·a-1)>东北坡(702.24g·m-2·a-1)>西北坡(701.87g·m-2·a-1)>平地(688.50g·m-2·a-1)>北坡(686.60g· m-2·a-1)。  净初级生产力受植被类型、温度、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明显。NPP与降水的相关性系数为0.920,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883。用遥感的方法对区域的NPP产量测算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研究结果为NPP动态研究和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  经过NPP与温度、降水、海拔、植被类型的主成分分析,成分1、2、3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7.85%,说明前三个主成分已经代表了原始因子的全部信息。第一主成分与温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与海拔则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因此第一主成分为热量状况因子;第二主成分与植被类型呈现较强的正相关,这一主成分反应的是植被类型对金沙江流域NPP的影响,因此第二主成分为植被类型因子;第三主成分与降水量呈现较强的正相关,这一主成分反应的是降水量对金沙江流域NPP的影响,因此第三主成分为降水量因子。
其他文献
  本论文对导入了土壤农杆菌T-DNA诱变的拟南芥突变系155m从形态学、细胞学和组织化学定位三个方面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与野生型相比,T-DNA插入后的突变株株型变小,发育迟缓,其
该论文工作,首先在人ACAT-1 cDNA K1对应基因组DNA的染色体定伴等研究中,发现人ACAT-1 cDNA K1序列来源于两条不同的染色体,其外显子Xa和外显子1-16分别与人7号和1号染色体的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搞清河南南部大别山地区有尾两栖动物的种类、分布、种群数量、栖息环境、生态行为、濒危状况等,为有效保护河南省有尾两栖动物提供科学依据,在查阅大量文献的
目的 观察NMDA非竞争性拮抗剂氯胺酮(Ketamine)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初步分析其机制.方法 实验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进行行为学观察.第二部分进行生化学测定.结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肌酸激酶是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激酶.国内外研究者围绕该酶的去折叠与再折叠中间体的结构、失活与构象变化的关系、以及变性肌酸激酶在体外的复性条件和动力学过程开展了
IEC61850系列标准整体上将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采用交换机网络进行通信。将物理设备按照功能单元分解为逻辑节点的组合,使用抽象方法建模,统一了数据结构定义和变电站自动化配置语言,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性奠定了基础。定义了2类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报文:GOOSE报文和SAV报文。为更快地将报文送达,这2类报文直接从OSI模型的应用层映射到链路层,不含有TCP/IP
无功配置优化是保证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在考虑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的配电网中尤为重要。由于不同种类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特性不同,需要对用于传统配电网计算分析的相关算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因此,建立含分布式电源的无功配置优化模型和寻找与其相适应的优化算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与接入容量对配电网潮流分布和网络损耗的影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
该论文中共包括两方面工作:一、银杏中的新抗真菌肽的研究.一个来源于银杏(Ginkgo biloba)叶片的抗真菌肽,被命名为GAFP,已经被分离.依靠质谱分析确定了它的分子量是4244.0Da
该研究以林口县青山林场,东京城江山娇林场为实验基地,运用植物生态遗传学的方法,对30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和16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林进行取样分析,对长白落叶松株内变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