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地上独特的生命视角——萧红小说探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_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拟分三个部分来探讨萧红小说独特的视角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特别是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中的杰出意义.第一部分探讨萧红从生命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北方农民生存之艰辛,将笔端对准她曾经生活过的黑土地,情文并茂的创作特点;第二部分分析萧红从生存的价值入手,指出人类生存的悲哀,挖掘生死轮回间人生存的无奈的一系列内容,并以《呼兰河传》、《生死场》为例逐一剖析萧红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的生存的悲哀,以及人性扭曲的种种形态.第三部分以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中心,探讨萧红体悟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东北土地上女性的悲哀与生存困境的各种特点.
其他文献
全文首先由明清私家园林的历史脉络着手,在园林的历史演变中追溯园林生命之美的来龙去脉.接着,从时间、空间和时空合一这三个方面分别去看园林物质建构中的生命精神,研究园林
巴金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思想和创作两个方面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该文认为基督教对巴金的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禁欲主义:禁欲主义是基督教道德重要的组成部
该文就采取功能主义的立场,以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为标准,来分析解释现代汉语称呼语.结论如下:现代汉语语汇中凡为完成表述功能而具有指称作用的皆为指称语;指称语中的旨人的
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是在对研究方法的不断探寻中断走向繁荣和发展的.该文为了清理二十世纪汉语修辞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大势,以1978年为界,将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方法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