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形象的扭曲——索尔·贝娄《赫索格》中迈德琳的形象分析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的小说《赫索格》(Herzog)出版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创造了高级知识分子出版畅销小说的奇迹,受到了各种文化层次读者的一致好评。它幽默的笔调、自嘲的口吻、绵延的思想、繁杂的情节、国际性身份的人物与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它让人不忍释卷。而在这之外,它又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至60年代美国犹太人的现实生活,特别表现了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在美国文化社会的奋斗历程,揭示了夹在历史与现实、边缘与主流、物质与精神的矛盾之间的痛苦。芝加哥新闻日报评论说:“如果有哪部小说暴露了一个人的灵魂,那就是赫索格。”它以第三人称讲述了大学历史教授赫索格第二次离婚后的精神创伤与他努力调整自我以求恢复平衡的艰难过程。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弥漫着赫索格放射性的思考的痕迹,人物、事件不仅出现在他真实的五天的生活中更是穿插在他无尽的回忆中。而在他生活与回忆中占据主要地位的、让他无法不失去平衡的一个人物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迈德琳。小说叙述者讲述的五天故事中的迈德琳与中心人物赫索格回忆中的迈德琳都因作者浓浓的男权意识而被扭曲,被物化。 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进行抗拒性阅读,对迈德琳的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将物化的形象与真实的人物形象相比较,从中发掘女性人物背后那只无形的男性霸权的手,还原一个不仅有天使的美貌更有着独立精神与人格美丽的犹太知识女性的真实面貌,从而突破男性作者对女性读者的精神误导,提供女性自己的阅读视角,挖掘女性人物真正的生活与思想,壮大女性主义文学与女性主义运动的阵营。 本论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作者的家庭背景、生平、文学生涯,小说《赫索格》的背景、写作特点和地位以及研究现状。 第二章主要根据小说叙述分析叙述者及中心人物眼中的迈德琳的形象对比于女性阅读中建构的迈德琳的形象,从中显出两者的迥异。 第三章依靠美国60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运用女性主义运动的指导理论,结合国内外对女性身份的定位与研究,综合各种造成迈德琳形象被扭曲的社会文化原因。 第四章重点论述重建迈德琳形象的意义:女性正以积极的姿态冲破男性的期待,打破男性话语的霸权,取得表现真实自我的权利,追寻真正精神的自由,为两性真正的平等、和谐探索道路。 第五章总结论文的主旨:本文为女性辩护,为女性重新命名,重新构建男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非法吸收存款罪在实践得到了广泛的适用.为更好的理解该罪,本文以上海地区近五年内的46份判决书为样本,提取出本罪在行为类型、 辩护焦点这两个方面的基
2018年6月5日,因认为对方利用技术手段屏蔽和拦截用户访问,今日头条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立即停止拦截、 屏蔽和妨碍用户访问的
知识产权许可制度和水权制度都是我国民法体系中重要的组成内容,通过对二者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法理基础的厘清,并通过比较二者具体制度及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进行详尽的分
行政复议功能的多元化体现为解决争议、 权利救济和自我监督.行政复议改革中,行政复议程序的创新体现了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功能,行政复议委员会则围绕着权利救济功能,行政复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繁多且传播速度快、 传播范围广,为保护新闻自由,保障新闻报道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在我国建立记者拒证权极为必要.本文将从分析我国记者拒证权缺失的现状
如今我国证券市场蓬勃发展,不仅规模在扩大,参与其中的投资者也在增多,证券市场的自然人的数量比机构投资者大得多,所以它是要保护中小投资的合法权益势在必行,同样也是为了
公务员聘用制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传统的行政人事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务员聘用制作为一种提高政府效率、 创新用人机制的重要举措正在我国一些省
本文对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进行了分析。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分析作者对女性人物的刻画。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在困境中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谋生,做到自
网络作为公共话语空间的“第四媒介”,具备区别于其他传统媒体所具有的功能和优势,网络表达权是时代发展、 互联网技术进步的产物,同时也是最能体现网络社会中人们相互关系本
随着城市化、 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激增,但是现存征地制度因为征地补偿等问题导致征地矛盾激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征地制度需要改革,十八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