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新一轮医改的实施,伴随医疗付费制度向预先支付体制的转变,我国从制度层面要求公立医院开展病种成本核算。然而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实践中的主流成本核算模式还停留在全成本、项目成本核算状态,远没有达到实现病种成本核算并有效控制成本的目标。国内学者虽然对我国公立医院病种成本核算进行研究,也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开展经验十分匮乏。尽管已有试点推行病种成本核算工作,实际效果仍无法满足预期。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公立医院的病种成本核算模型,旨在对国内现有的理论模型进行发展并完善,能为我国公立医院病种成本核算工作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从国际实践分析看,各国病种成本核算模型主要是以美国病种成本核算体系为参考或由美国模型沿用发展而来,美国病种成本核算模型相对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美国公立医院的病种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随着美国医疗付费制度的改革,其病种成本核算不断演变,逐步形成了目前DRGs下的病种成本核算模式。该模式除了将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住院天数等纳入成本核算过程中,还考虑到医院地理位置差异、区域工资水平、患者临床情况、医院利用资源的效率、医院耗用资源的补偿调整等因素对病种成本的影响。论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法,对本研究涉及的公立医院、DRGs和病种成本核算等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对美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发展、特征及其典型性进行了阐述分析。其次,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美国病种成本核算模型的应用及方法。本文选取美国马里兰州公立医院为案例研究对象,是由于马里兰州拥有较为成熟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长年以来保持州内公立医院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州内所有公立医院都按照统一标准开展病种成本核算,除了医院自身需求外,还受到外部制度和机构的约束,如医疗费用预先支付体制促使公立医院严格核算成本、医疗服务费用审核委员会严格监督成本核算工作等。接着,本文以急性护理医院的病种成本核算模型为对象展开研究,分析了模型的构成要素及调整因子的影响。最后,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分析了国内病种成本理论核算模型存在的不足,美国病种成本核算模型能更好地控制成本的理由,并尝试借鉴美国模型对国内现有的模型进行改进,提出并检验了改进模型,还提出了确定标准临床路径、改进病种成本核算模型、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外部监督机制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