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povirus,BmCPV)是家蚕幼虫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能感染家蚕中肠细胞导致家蚕发生中肠型脓病,引起养蚕歉收。BmCPV基因组由10个dsRNA节段组成,S7节段编码结构蛋白VP7。本研究用VP7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VP7在细胞内的定位、切割、表达时相,探讨了抑制vp7基因表达对BmCPV增殖的影响,通过Co-IP筛选了VP7与宿主细胞互作候选蛋白,并通过质谱对候选蛋白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为深刻理解S7节段编码的VP7的功能、BmCPV与宿主的互作提供了新的线索。1. BmCPV VP7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将vp7基因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S7。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并诱导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蛋白VP7的分子量约为55kDa。将重组蛋白VP7免疫成年小鼠,制备VP7抗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多抗具有特异性,可用于VP7的检测。2. BmCPV VP7的切割分析为了分析BmCPV VP7是否被切割,将vp7基因克隆进pIZT/V5-His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IZT/V5-His-S7,该质粒转染家蚕BmN细胞,经抗生素Zeocin筛选获得表达VP7重组蛋白的稳定转化细胞。用His6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转化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VP7的分子量约为65kDa,比理论分子量略大。用VP7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除了65kDa的重组蛋白VP7外,还能检测到分子量约为35kDa的2种蛋白(V35a, V35b),推测VP7在转化细胞中被切割成了分子量较小的蛋白。对感染BmCPV6d的BmN细胞和感染BmCPV8d的中肠后部组织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的BmN细胞和感染的中肠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分子量约为55kDa的蛋白条带,除此之外,在感染的BmN细胞中也可检测到分子量约为20kDa的蛋白条带,在感染BmCPV的中肠组织中也可检测到25kDa和20kDa的蛋白条带。说明VP7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被切割,但在感染的培养细胞和感染的中肠组织中切割方式存在差异,VP7在感染细胞与非感染细胞中的切割方式也存在不同。用VP7抗体对BmCPV病毒粒子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除可检测到55kDa的特异性条带外,还能够检测到分子量约38、25和10kDa大小的3个蛋白条带,推测BmCPV病毒粒子中存在不同切割程度的VP7。3. VP7的亚细胞定位及BmCPV感染过程中VP7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对感染BmCPV8d的中肠后部进行组织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绿色荧光集中在细胞质中,表明VP7定位在细胞质。感染BmCPV1d~12d后的中肠后部组织蛋白定量后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在感染7d的组织中,可检测到20kDa左右的蛋白条带;感染8d时,VP7表达量增加,可检测到55、25和20kDa蛋白;感染9d时,VP7表达量达到高峰,除可检测到55kDa蛋白外,也可检测到28、25、20和18kDa蛋白条带;10、11和12d VP7的表达与第9d相似,但多检测到1个分子量约为22kDa蛋白。推测VP7在病毒增殖的不同时期,其切割方式可能存在细微差异。4.抑制vp7基因表达对病毒增殖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vp7基因表达对病毒增殖的影响,3龄起家蚕注射VP7-siRNA(1μg/头),24h后,人工感染BmCPV,48h后检测vp7和vp1的RNA水平,结果显示vp7基因和vp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5.2倍和15.4倍;BmN培养细胞分别转染3种VP7-siRNA24h后,人工感染BmCPV,48h后检测vp7和vp1的RNA水平,结果显示vp7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下调17.5、9.7和4.7倍,v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下调13.0、6.3和3.0倍,表明抑制vp7基因表达,可抑制BmCPV病毒的增殖。5. VP7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筛选与鉴定为了研究VP7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和质谱分析筛选鉴定与VP7互作的候选宿主蛋白,共鉴定到18种与VP7互作的宿主蛋白;信息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涉及到糖代谢、胆固醇代谢、核苷酸降解、线粒体与细胞质之间的阴离子转运、围食膜形成、免疫应答、转录调节、JH结合、蛋白降解、细胞周期与凋亡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