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癌是泌尿系最常见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位居第二。和其它肿瘤相比,肾癌恶性度高,对常规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不敏感,所以基因治疗很可能是未来肾癌治疗的一个方向。反义技术是利用碱基互补原理特异性封闭癌基因或有害基因的表达,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项新技术,也是肿瘤基因治疗四大策略之一。任何形式的反义核酸都有望在不影响正常细胞生存的前提下,使肿瘤细胞表型逆转、增殖减慢。 C—myc属细胞癌基因,编码分子量为62KD的DNA结合蛋白,调控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表现为增殖旺盛细胞中C—myc基因高表达,而静止或分化期细胞C—myc基因低表达。由此看来,若能设法降低恶性增殖细胞中C—myc基因水平,则有望实现肿瘤细胞的良性转化;可见,对有C—myc基因过表达的肿瘤细胞而言,降低C—myc水平可能具有致死性。C—myc异常被认为与人类多种肿瘤发生有关,其中在肾癌就不乏该基因的表达。我们用地高辛标记的C—myc cDNA探针与肾癌组织中的mRNA杂交,结果53.3%的肾癌标本中C—myc基因转录增强,而免疫组化(IHC)检测发现66.7%的肾癌组织中P62蛋白阳性;不仅如此,基因的转录与蛋白合成水平还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患者预后负相关。结论是C—myc基因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