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ntain/AIF-1(Y54A)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其在细胞Raw264.7中的功能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s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Chen等从猪的小肠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生物活性蛋白,Daintain(大炎肽),其氨基酸序列与1995年由美国Utans研究小组在同种异体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克隆出的巨噬细胞因子AllograftInflammatoryFactor-1(同种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AIF-1)的同源性高达90%,故并称为Daintain/AIF-1。该蛋白由激活的巨噬细胞表达和分泌,是一种多功能的免疫细胞因子,在血管病变、器官移植排斥、肿瘤以及自身免疫疾病中起作用。  Daintain/AIF-1分子量17KD,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含有两个EF手型结构域,属于EF家族中的EH结构域蛋白亚家族。其中一个EF手型结构域具有Ca2+结合能力,当这个EF手型结构域中59位天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后,Daintain/AIF-1(D59A)的钙离子结合能力丧失,并且其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迁移的能力下降。除此之外,Daintain/AIF-1还含有PDZ结构域结合基序和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37位,54位,103位,124位)以及一个由44个氨基酸组成的-KR-KK-GKR-多肽激素前体模式。  酪氨酸磷酸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它在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酪氨酸磷酸化在细胞的所有磷酸化修饰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这种较低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才能够保证细胞在内外信号的刺激下,作出灵敏准确的反应。  通过研究发现,17-β-雌二醇(E2)刺激的稳转pcDNA-Daintain的Raw264.7细胞系,经过免疫沉降实验后,检测到Daintain/AIF-1的表达结果呈阳性。同时,在使用PY20抗体检测免疫沉淀实验后的Daintain/AIF-1酪氨酸磷酸化情况中,检测结果同样呈阳性。但是在阴性对照也检测出与目标蛋白同样大小的蛋白。考虑到Daintain/AIF-1抗体非特异性结合的可能性。在这种因素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进一步确定Daintain/AIF-1的酪氨酸磷酸化及其磷酸化位点。  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Daintain/AIF-1中的54位酪氨酸残基在Daintain/AIF-1的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Daintain/AIF-1中的54位酪氨酸突变对于巨噬细胞Raw264.7的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确定Daintain/AIF-1中的54位酪氨酸是否有可能是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本实验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免疫沉淀的方法特异性富集稳转pcDNA-Daintain的Raw264.7细胞系中Daintain/AIF-1蛋白。  2.使用PY20抗体检测Daintain/AIF-1内酪氨酸发生磷酸化。  3.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确定Daintain/AIF-1中的54位酪氨酸残基在Daintain/AIF-1的功能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4.使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克隆出Daintain/AIF-1(Y54A)基因,构建pET23a(+)-Daintain/AIF-1(Y54A)载体。  5.表达纯化Daintain/AIF-1(Y54A)蛋白。  6.比较天然Daintain/AIF-1和突变体Daintain/AIF-1(Y54A),发现Daintain/AIF-1(Y54A)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及NO的释放。  比较发现,天然Daintain/AIF-1和突变体Daintain/AIF-1(Y54A)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及NO释放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故Y54位酪氨酸没有发生磷酸化。
其他文献
血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肺静脉栓塞、动脉血栓和缺血性休克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高达30%。
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作物的产量。甜菜碱是一种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能保护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是甜菜碱合成的关键酶,了解BADH基因在植物中的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可以感染从无脊椎到脊椎动物几乎所有动物的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种类繁多,不但可以水平传播,而且可通过胚胎向子代传播,每年给世界上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重要的粮油兼有作物,提高产量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作物物质生产的95%左右来自光合作用,因此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是进一步提高其产量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通过常规育种手段或转基因方法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实现作物增产。本文以化学诱变剂EMS诱变获得的大豆叶绿素缺乏突变体cdl及其野生型86-4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盆栽,取生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