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大量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野外与室内、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的对比分析,对卧龙河、双龙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的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岩心观察和沉积学分析,结合测井相特征,确定工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并进一步识别出两种亚相和多种微相类型。工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受到物源和湖平面升降控制,须一期工区发育滨浅湖沉积,浅湖砂坝较发育;须二、四、六期工区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分流河道砂体较为发育,具有“满盆砂”特征;须三、五期工区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分流间湾沼泽发育;其中最有利于储层形成与演化的沉积相带是发育于须二、须四和须六段的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深入系统的研究了卧龙河、双龙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得出工区储层物性总体以低孔低渗为特征,局部井段、局部层位存在相对高孔段;须二段以孔隙型储层为主,部分地区集中出现裂缝—孔隙型储层;须四段具裂缝—孔隙型储层特征,储层孔隙以细—微孔、微喉为典型特征,储层喉道以特细—微喉为主。其中主分流河道的储层性能明显较次级分流河道要好。通过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的分析认为:须家河组气藏优质储层往往具有裂缝—孔隙型特征;须家河组裂缝的平面分布特征表现为:在高陡构造部位以及断层附近区域裂缝最为发育,周围区域次之,构造宽缓的部位相对较差。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和钻、测井资料,提出了卧龙河、双龙地区储层分布的有利区带,为区内该套地层的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