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为组织、企业和政府之间提供了互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互动主要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面对这种连锁反应,经济合作以多种方式影响人类生活,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能源消耗的变化、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环境变化。在这些变化中,经济发展和相关的环境变化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受到了广泛关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13),“采取紧急行动,通过调节排放量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以期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一定贡献。在研究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时,我们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按收入进行了分类,有助于研究收入分类在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作用。此外,为了研究哪种能源类型在增加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们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为能源出口国和能源进口国。论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采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和面板因果检验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采用增广组群平均数估计和混合组群平均数估计方法,因为这些估计方法对横截面相关性、异质性和产生有效结果具有鲁棒性。实证结果表明:(1)来自所有收入群体的数据具有截面相关性;(2)一次差分后变量一阶协整;(3)讨论的变量都是协整的;(4)能源强度每增加1%时,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以及低收入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增加0.8606%、0.9082%、0.91815%和0.8043%。然而,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高收入国家碳排放将减少0.0581%,而低收入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将增加1.8287%。外国直接投资增加,没有对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产生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影响。(5)在所有收入群体中,外商直接投资与二氧化碳之间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低收入、中上收入和高收入国家,能源强度与二氧化碳有单向关系,但在中低收入国家没有因果关系。但是只有高收入国家数据显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存在。结果进一步表明:对能源进口国而言,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化石燃料和核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可再生能源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对能源出口国而言,化石燃料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双向因果关系,而从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到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则存在显著的负向因果关系。这些最新的方法和发现表明,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角度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同收入水平和能源进出口类型,影响着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对变量的长期和短期估计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引起政府、政策制定者、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兴趣,预计该研究将有助于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合作和能源消费提供有益的见解,以便在控制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紧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