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形小区中继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对更高传输速率的需求,无线通信网越来越呈现出异构的特征。不仅如此,因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人通信的需求,所以改善覆盖和增强区域容量,特别是无线环境复杂地区的容量,变得非常紧迫。新的需求给无线通信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作为解决方案之一,无定形小区的概念被提了出来。无定形小区的目标在于突破传统蜂窝小区的固定形状限制,拓展具有无线回传链路的低功率运动接入点的应用。在无定形小区中,运动接入点与固定接入点一起,构成了一种时间、形状和位置均可动态变化的蜂窝小区。考虑到运动接入点无线回传与低功率的特点,中继是一种有竞争力的候选接入技术。  本文主要研究无定形小区中两跳解码转发场景下的中继选择和功率控制问题。论文首先介绍了中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详细描述了中继模型、经典中继方案、功率控制方案与中继选择算法。然后,本文讨论了一种在干扰受限的AdHoc网络中基于解码转发两跳中继的干扰感知中继选择算法,该算法解决了中继网络中目的节点所受到的来自多个中继节点的干扰与中继选择相互耦合的问题。接着,本文基于这种算法中的思想修改了传统Max-Min选择算法权值中的参数,设计了一种新的中继选择算法Max-MinMod,并在对中继-目的节点链路的干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功率控制方案。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在AdHoc场景中,Max-MinMod算法比干扰感知算法表现得更好而且所提功率控制方案能够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  最后本文将所有算法运用于蜂窝通信系统,考虑了宏小区与家庭小区两种不同的应用场景。仿真结果表明,Max-MinMod算法在蜂窝通信系统中有着较好的性能而且功率控制能明显提升其性能,但干扰感知算法在家庭小区中性能较差,而且功率控制无法明显提升其性能。这些结果说明,不论是在蜂窝通信系统中还是与所提出的功率控制方案相结合,Max-MinMod算法都能得到更好的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硬件功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技术的紧密结合就产生了新的仪器种类——虚拟仪器。本文以某
在我国,网络教育发展迅速,在各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在现代教育学思想的指导下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具
本文研究了光网络单元(ONU)MAC控制芯片的FPGA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ONU硬件系统。首先简要介绍了EPON的特点及工作原理,以及国内外EPONMAC控制芯片和系统的研究进展。然
本文围绕三维景观的网上多分辨发布这一当前GIS领域的焦点问题展开。首先,本文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地形数据的优缺点,针对海量地形数据的网上多分辨发布这一特定需求,提出了基于
随着各种以数据内容为中心的互联网应用的兴起,基于IP地址寻找数据的现有互联网通信方式日益力不从心。为了应对以内容为中心的需求,欧美学术界提出了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cen
目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A已经完成了标准制定工作,进入了相关移动终端产品的检测和验证阶段。因此研究稳定、高效且符合规范的TD-LTE-A终端综合测试仪对推动相关产
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应用的需求正日益增加。由于多媒体数据尤其是视频数据量的巨大,为了满足传输带宽需求,视频信号通常需要高度压缩,以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近年来,人脸识别相关产品已被大量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相关技术日趋成熟,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人脸姿态估计作为人脸识别的预处理阶段,会对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造成很大影响。人脸姿
多入多出(MIMO)无线通信技术大大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改善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1][2][3]。与此同时,后三代(B3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了初步实现阶段,作为B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