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唱作品创作与演唱风格的民族特征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nvenx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艺术主要源于欧洲中世纪时期的一种宗教音乐,并伴随西方宗教文化、文学、诗歌、政治、哲学等众多学科的不断繁荣而发展变化,时至今日,西方合唱艺术已经高度成熟,主调与复调风格并存,宗教与世俗合唱进一步发展完善。一般而言,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合唱艺术主要兴起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虽然在部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历经数千年发展传承的多声部原生态山歌),当时随着西方宗教的传入和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合唱艺术与新白话文一样成为群众参与性最高、普及面最广、社会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形式之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合唱创作从萌芽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合唱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有力武器,涌现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风貌以及民众思想的优秀合唱艺术精品。新中国成立后,合唱艺术继续得到进一步全面发展,中国民族特色浓郁的民歌合唱、古典(名人)诗词合唱作品层出不穷。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合唱创作开始真正走向全面繁荣的发展道路,专业性的艺术合唱、大型交响合唱、合唱组曲等开始走向寻常百姓,成为群众性合唱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大型合唱比赛、中国合唱艺术节、世界奥林匹克合唱比赛、中国金钟奖合唱比赛等专业合唱比赛的举办,加强了中国合唱创作与演唱同西方以及世界其他优秀合唱艺术的交流,极大促进了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进步。经过百年发展,中国合唱艺术在借鉴西方合唱创作与演唱成熟技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人独特审美习惯的民族合唱艺术道路,其中包括合唱创作的民族化处理、作品歌词民族化风格的把握、合唱演唱、舞台表演、服装道具的民族化等多方面,合唱的创作者始终以振兴和传播民族文化为己任,勇于担当,乐于坚守,坚持走合唱创作及表演风格的民族化道路,努力吸收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和精髓,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让中国合唱艺术不断繁荣,同时也让中国合唱艺术不断走向世界。本论文将从多角度、多侧面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合唱作品创作与演唱风格的民族化道路进行科学梳理,对近百年来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中国合唱经典作品及其民族特征进行剖析。第一章:阐述中国合唱作品的基本分类以及从多方面对中国经典合唱作品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特征进行探析。第二章:阐述中国合唱作品歌词创作的基本分类并对有代表性的中国合唱作品中的歌词民族诗化风格进行探析。第三章:阐述中国合唱作品演唱审美风格发展过程,对中国合唱作品演唱的主要民族艺术特征进行探析。第四章:阐述中国合唱创作与演唱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从中国合唱创作体裁对欧洲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合唱作品创作与演唱的未来民族化发展道路及多元拓展等几方面进行论证。此外,中国合唱的“中国”应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本论文所述“中国合唱作品”主要为作词、作曲都是中国近现代的词曲作家及大陆地区合唱作品。
其他文献
背景: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有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两种标准,但这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存在差异的原因、胃炎胃镜下表现与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关系等问
<正> 莎士比亚在1595年完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到现在已经三百九十多年了。这一曲“爱的颂歌”的主旋律永远扣人心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根据1597年首次刊印本的记
生态旅游也称"绿色"旅游,是一种科学、文明、高雅的旅游形式。我国生态旅游紧随世界生态旅游步入了快车道。现在各地都在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条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但有些
艺术美是艺术家主体在感应外物,汲取丰厚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加工、创造出来的,在艺术美的产生、形成和接受的全过程中,艺术虚构始终处于中心环节的重要地位。
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基于集群网络的学习提高了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促进集群企业的升级。文章以浙江省多个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
为分析当前我国渔业生产的现状及特点,文章通过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对我国沿海地区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渔业生产中存在着劳动
文章在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原产地效应的概念体系进行了梳理与分类。原产地效应研究包括三个最核心的概念,即原产地、原产地形象与原产地效应。每一个概念都有广义与狭义
文章从语义对等、文化对等和修辞对等三方面探析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将气候因子纳入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重新界定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并提出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系数",通过"相对复种指数"和"相对粮食总产量"两个新的概念计算了199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