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块链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逐步被众人所熟知,其底层核心技术即区块链技术也开始进入了各个行业的视野之中。区块链技术最大优势在于分布式记账技术,巧妙地将数据存储和技术设计相结合,使得多个领域多方合作从而提供信任机制,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去中心化特征和无法篡改的特征与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高度切合,因此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诸多的可能,并且将金融业的发展推向了科技的前沿,使得金融产品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加强了金融业繁荣。但是,我国目前针对区块链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对区块链金融是发展不能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由于现存监管模式是应对传统金融模式所制定的,与区块链金融的特征属于是严重脱节的。只有针对区块链金融发展需要对监管模式进行创新之后,才能促使区块链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金融业的发展,通过良好的监管环境,创造更好的商业发展环境使得我国区块链金融为我国金融领域的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以下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是我国区块链金融的发展和监管现状的论述,在该部分主要阐述了区块链金融的界定以及其现阶段发展的现状、区块链金融的监管现状和监管的必要性通过本章的分析奠定了本论文研究的基础和研究必要性的说明。第二章是以我国区块链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为主展开讨论的,主要从监管的法律依据缺失、监管的模式落后及监管法律服务制度缺失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现存监管模式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第三章是域外区块链金融监管的实践及启示,通过以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对区块链金融行业监管的法律规范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对我国的启示其中包括健全和完善法律规范体系、加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以及采取合适的监管方式等,供我国在解决本国区块链金融监管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供相应的借鉴。第四章是对我国区块链金融监管存在的法律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对策,首先应当加强基础立法,完善区块链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其次是创新监管模式在本部分中主要是重塑监管理念,引入“监管沙盒”制定市场监管规则,最后是构建合理的监管法律服务制度。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新生事物虽存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其消极的影响;现实中存在许多不法分子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和虚拟性,针对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缺乏辨识能力的网络用户群体,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近几年来电信网络诈骗,逐步变成为严重危害公民财产安全、威胁社会稳定秩序的一大“毒瘤”。在司法实践中,对有别于传统诈骗罪的新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处置,相关法律
学位
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总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飞速发展的经济催生了非婚同居、婚外性行为等现象,由此导致现实生活中非婚生子女的大量增加,错误抚养非亲生子女的现象也愈来愈多,成为婚姻家庭领域中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关注的新问题。错误抚养非亲生子女是一种亲子关系紊乱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发生在婚姻家庭领域中,但与婚姻家庭领域内其他问题相比,其复杂程度更高,一方面涉及事实抚养人同被抚养人之间亲子身份关系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平台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平台经济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的同时,也对现有市场竞争法律制度形成了冲击,发生于平台经济领域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市场自由竞争的行为日趋增多。要维护好平台经济的市场竞争秩序,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当行为,首先需要解决平台经济领域相关市场界定问题。然而平台经济有着网络交叉外部性、价格结构的
学位
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被认为是民法所调整的两大法律关系,而随着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互相交融,出现了人格财产化和财产人格化的现象。“王青云诉美洋达摄影有限公司案”不仅推动了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的出台,也引起了学界对侵害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纪念物品问题的讨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第二款正式确立了侵害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完善了
学位
过去十年,部分平台伴随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演变为超级平台,超级平台在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损害了数字市场竞争秩序,依靠在数据、算法、财力等方面建立的优势,演进形成平台生态系统实施跨市场竞争行为,成为当前平台经济反垄断规制研究的热点。超级平台不仅构筑平台生态系统实施跨市场竞争行为,而且能利用对基础平台与数据的控制获得统合型市场支配力,引发了认定超级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困难。渊源于工业经济时代的
学位
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项新兴的诉讼制度,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公益,同时也是有效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抓手,是减少法院刑事与民事裁判前后抵触的关键举措。然而,我国现行的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却相对滞后。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司法实务工作者对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正确和高效运用仍存在一些困惑:民事公益诉讼规则是否
学位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受众兴趣的转移,慢综艺在综艺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份额,这也为植入式广告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慢综艺植入式广告以植入灵活、受众精准、回报较高等优势,受到广告商的青睐。但由于慢综艺与传统竞技类综艺不同,独特的“慢”节奏情景与植入式广告的结合尚缺乏足够的经验,广告效果较差,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广告匹配度链接植入式广告与慢综艺节目,体现了受众在慢综艺情景对植入式广告的感知,是确
学位
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作为民事调解和民事诉讼之间相联系的一种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可以为非诉调解与法院对接联动提供渠道和载体,其意在通过当事人意思自治固定纠纷事实,从而提高诉讼效率。通过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实现“非诉调解”与诉讼的合理衔接,是有效激活人民调解的关键点,是简化诉讼程序的着力点。具体来说,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就是在纠纷多元化解决的背景下,协调民事调解和诉讼之间的关系,实现调解与诉讼的有效衔接,以
学位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热切期盼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能够扭转,使生态环境质量能够得到提升。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具有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的功能,能实现对生态损害有效救济,逐渐受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2021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规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其立法目的为救济生态环境损害。但是,在研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适用的情况时,发现修复责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项在生活中应用频次最高的生物识别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爆发后,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公共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人脸识别技术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紧密。人脸识别信息作为一种具有日常暴露性的特殊生物信息,与公民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关系密切。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风险的逐渐显现,很多人开始号召对该技术采取相应的法律规制措施。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我国人脸识别技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