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胆固醇兔下肢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机制探讨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建立高血胆固醇兔下肢缺血模型的方法及其形成机制,观察缺血肢体血运重建。   方法:   1)将34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对照组(ND)11只,喂以普通饲料;实验组23只,喂以高胆固醇饲料和静脉注射牛血清蛋白制造血管免疫反应损伤;6周后结扎离断股动脉,建立下肢缺血模型;   2)6周后观测血脂水平、动脉斑块和测定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   3)10周后血管造影观察侧支血管形成。   结果:   1)6周后实验组均出现高胆固醇血症,TC、TG均显著高于ND组(P<0.05);   2)实验组12只股动脉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组),9只无粥样硬化斑块(HCH组),ATH组和HCH组股动脉I/M比值显著高于ND组(P<0.05):   3)镜下实验组可见动脉内皮细胞损害、平滑肌细胞增生;   4)血管造影显示实验组新生血管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结合免疫反应损伤法可成功建立高血胆固醇兔下肢缺血模型,简便易行、可靠,造模时间短,可引起内皮结构和功能损害、内膜增厚,其病理改变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相似,为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下肢缺血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胃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磷酯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ol3-kinase,PI3-K)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蛋白表达,探讨两者与胃腺癌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干眼研究的不断深入,眼科手术后出现的一类手术源性干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为了挽救视力,多数患者需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