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金融自由化研究——基于80年代以来的思考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时隔10年之后再次发生了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对这两场金融危机,世界范围内广大学者纷纷围绕着金融自由化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对于金融自由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而言,正视金融自由化问题并恰当地开展金融自由化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韩国金融自由化为研究对象,结合两次金融危机和金融自由化效应机制,重新审视韩国金融自由化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旨在为我国金融自由化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的主体分为五个部分。首先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研究内容和方法。接着介绍了有关金融自由化的理论,论述了支持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及批判金融自由化的代表理论。文章主体部分首先论述了80年代以来韩国金融自由化所历经的历程,主要围绕着利率自由化、资本市场开放、汇率制度改革等几个主要方面展开。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定性分析韩国金融自由化的综合效应。通过构建金融自由化指数,分析韩国金融自由化的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及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均呈现正的效应,说明韩国金融自由化对韩国经济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最后,总结韩国金融自由化对中国的启示。首先总结了韩国金融自由化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其对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对韩国金融自由化历程及综合效应的分析,发现80年代以前的金融自由化面临较小的外部压力但存在较多政策上的缺陷,在总结8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基础上,韩国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金融自由化。因此,从总体上看90年代以来的韩国金融自由化较为成功,但韩国金融自由化仍存在两大问题:从国内看,韩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对外金融自由化开放不对称,资本项目放开速度过快;从国际上看,在美元本位制和美国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结构下,韩国存在难以克服的金融脆弱性。因此,当前我国的金融自由化除了把握自由化的步骤、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外,更是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慎重有效地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
其他文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加快了进入我国的步伐,尤其是在2006年12月11日之后,我国按约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全面开放金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