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长笺》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赵宦光《说文长笺》,著作甚巨,内容颇丰。由于受到当时疑古、思辨、创新、求实社会思潮的影响,敢于抛开《说文》的体系,对其编排系统、释义、所收篆字等加以怀疑并提出自己新的见解。学界对《说文长笺》评价褒贬不一,甚而指责颇多。其因“长语”、“笺文”疏舛百出而被顾炎武斥为好行小慧,不学墙面;因所用字体被方以智论为“书画好异”,此等反语鳞次栉比,但是应认识到其说虽有未尽合理之处,亦弘博可观。赵氏取《说文》五百四十部原目,按韵分部,区分门类作“说文表”,对字形分化问题多有研究;同时,他对六书在小学中的地位,以及小学与经学文献的关系都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此书涉及传统语言文字学、音韵、训诂各个方面,反映了赵氏治学的恢弘气象。论及六书,不乏真知灼见。其子母衍生论,象形、指事次第论,谐声韵表等对汉字形义关系,汉字发展、古音发展的探求都影响较大。因而,本文把《说文长笺》置于《说文》学系统之中,吸收说文学、文字学史上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全面评述《说文长笺》对文字性质,汉字和古音发展、演变,形义关系等研究方面的贡献和局限。本文拟就《说文长笺》作一番综合研究,发掘其中的价值。分章节如下:第一章,选题的缘起。第二章,作者,介绍赵宦光生平著述及学术思想。第三章,《说文长笺》的写作目的与成书。第四章,《说文长笺》的版本及体例分析。第五章,《说文长笺》的收字与字体。涉及收字、字体、《子母原》之字体演变论及未收字;附《说文长笺》所用古字一览表及《说文长笺》字体图片略举。第六章,《说文长笺》之文字学理论的系统论述。其一,《说文长笺》之六书说;其二,《说文长笺》之形义关系论;主要探讨《说文长笺》之六书理论作为分析文字的基础、《说文表》之分类编排及“文字子母衍生”说。《说文长笺》之“说文表”;其“说文表”是字形分化研究的大胆尝试。“说文表”敢于冲破《说文》排列文字的系统,自立新说,强调文字发展的子母衍生意义,试图建立起分化意义上的字原,而且把文字子母衍生推及到由声符探讨谐声通韵的研究上,创制《谐声表》,得出“谐其声即同某韵”的观点。其三,《说文长笺》之声韵研究。主要论及“谐声同韵”说的理论基础及《谐声表》之“谐声同韵”说。其四,《说文长笺》释字论。谈及释义的系统性、释义的依据及《说文长笺》之凡例所例举之字。“凡例”所列诸字,于原书多有增删。增者加方围于字外,删者加圆围于字外。其字下之注,谓之“长语”,所附论辨,谓之“笺文”,但对其所增之字、所注所论,疏舛百出,多受指摘;本文试图对其是非得失作总体评述。第七章,对《说文长笺》的总体评价;涉及《说文长笺》自序、解题以及对《说文长笺》的得失总论。
其他文献
随着西方隐喻理论研究的深入,隐喻已经从单纯的修辞研究扩展为多学科的热点研究。而在美学领域内对隐喻进行讨论,虽有一定进展,却还缺乏一种系统思考。本文则从西方隐喻基本
<正>引凤此处有梧桐在广西,说到"圣女果",很多人都会提到"壮乡河谷",而因了"壮乡河谷",人们也会很自然就想到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百色园区")。那天在电话里和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堂评价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明清时期是无锡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锡山秦氏发展的黄金时期。锡山秦氏家族自南宋淳祐年间来迁于无锡,在锡邑繁衍生息,自明代中期凭借科举仕进发迹,由耕读之家进阶为科举
本文通过分析线条在绘画艺术中的出现应用到不断演变的过程,重在探析线条这样一种绘画技法在其技法本身以及精神层面的艺术价值,以铜版画为例具体阐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艺术
复音词研究是古汉语词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研究古代文献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目的在于剖析文章语言,达到恢复当时的语言面貌、了解同时期语言的概况的目的。专书复音词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呼伦贝尔市开展已经有了6年时间,但部分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还不适应新课改的精神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案例教学行为。案例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也称“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自然离不了农村
连贯问题一直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连贯问题中争论的焦点在于连贯(coherence)和衔接(cohesion)的关系上。早期的语篇研究学者将衔接看作是连贯的必要手段,1976年Ha
本文旨在维索尔伦的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中研究反讽现象。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对语言形式和语用策略做出选择使之顺应物理、社会和认知语境的过程。在本研究中,反讽被定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