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透镜同轴数字全息超分辨率重建及血细胞观测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细胞随着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并且占据血液成分的二分之一左右,其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血细胞观测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上均有着重要价值。目前血细胞观测的手段日益丰富,其中无透镜同轴数字全息因其具有光路简单、易于集成和小型化;成本低且不需要专业的实验场地;无需染色且成像视野大;可以获取观测样本三维信息等优点在血细胞观测领域应用逐渐深入。为了更好的进行血细胞观测,需要尽可能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数字全息图像。改进光电传感器性能无疑是提升图像分辨率的最直接方式,但是由于材料、制作工艺等限制,这种方法较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分辨率的大幅度提升。因此需要从软件算法角度去寻求缓解方案,促使数字全息研究领域对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多高度无透镜同轴数字全息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展开系统的研究、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以期实现数字全息图像质量和图像分辨率的提高的目的。首先阐述了无透镜同轴数字全息成像的光学基础,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数字全息成像的光学记录和数值再现过程,并且介绍了基于重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及相关经典算法;进一步在传统迭代反投影算法基础上进行相关改进,提出了基于多高度改进的全息迭代反投影算法,分两个阶段对该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进行详细介绍,即第一阶段生成初始估计的高分辨率图像和第二阶段迭代超分辨率重建。然后分别介绍了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两种图像评价方式,并对客观质量评价方法的相关指标进行详细阐述。通过MATLAB仿真的方式确定基于多高度改进的全息迭代反投影算法的最优参数,即上采样因子为3、低分辨率全息图像的数量为13幅;在最优参数的设定下,通过主观视觉观察以及客观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对重建结果图进行的分析表明,其图像质量和分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然后基于多高度无透镜同轴数字全息显微成像装置,以血细胞为实验对象,拍摄13幅数字全息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建得到的高分辨率图像能够清晰的观测到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细胞轮廓及原始结构,且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并分析未观测到血小板的可能原因;最后以USAF 1951分辨率板以及不同尺寸的标准聚苯乙烯微粒为研究对象进行补充实验,同样进行超分辨率重建可以使得图像分辨率由6.20μm提升至4.38μm,进一步证明该算法对于图像质量和图像分辨率有提升作用。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基于多高度改进的全息迭代反投影算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无透镜同轴数字全息再现图的质量,同时使得图像的分辨率得以提升,为无透镜同轴数字全息显微成像装置的血细胞观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血细胞数量及形态观测可为人体健康状况、疾病检测与治疗提供重要的数据指标,在临床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当前的血细胞检测手段操作复杂、成本昂贵,还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无法满足现代设备集成、便携化的应用要求。无透镜同轴数字全息通过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与计算机模拟技术获得了相较于传统光学显微镜更简单的光路结构、更广阔的成像视野以及更易操作的成像方式。因其可以对生物细胞进行无染色、无接触地还原出三维立体像,
学位
三峡水库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特大水库,在周期性“蓄清排浊”运行模式下形成的典型消落带已逐渐成为重庆区域排放污染物的重要汇聚地。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在工业及民用领域广泛使用的人工合成有机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人为污染来源及环境行为归趋。因其具有潜在致癌、生物富集和高度持久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热点目标物。正构烷烃(n-alkanes)、未分离复杂混合物(UCM)、藿烷(hopanes)
学位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LVDD)加重会导致左室重构、室壁僵硬、顺应性降低,甚至引起心肌重塑,从而走向不可逆阶段并进展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LVDD的患病率约为30%,与全因死亡率呈正相关。早期诊断LVDD有助于指导
学位
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简称TCs)是我国生产和消费最大的一类抗生素。随着人们对TCs依赖性逐渐增强,TCs滥用情况屡见不鲜,未来TCs的使用量还将不断增加,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环境。我国重庆地区土壤环境中检测出TCs残留问题,这会对重庆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污染风险。为应对重庆地区土壤中TCs的污染问题,亟需探究出该地区土壤对TCs的吸附/迁移规律。基于此,本
学位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根据左室射血分数,临床上将心衰划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和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HFp EF的发病
学位
脑卒中等疾病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运动功能损伤,使其运动控制功能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循证医学证实康复治疗是降低脑卒中等疾病致残率的有效手段,末端牵引式装置在康复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机械扰动能够进一步影响感觉运动皮层神经活动模式。因此,本文将设计可引导上肢运动和机械扰动的末端牵引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并分析研究上肢末端牵引运动中机械扰动所诱发的上肢关节运动特征,以及对感觉运动皮层神经
学位
脑卒中和脊髓损伤等导致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手部运动功能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是广泛应用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物理康复手段,在诱发肌肉收缩带动关节运动的同时也激活感觉轴突产生感觉传入神经冲动上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觉运动皮层活动。但NMES对肌肉收缩、关节运动的调控过程还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日益增长和多元化,但我国康复辅具的配置、护理人员的匮乏以及部分城乡地区经济发展与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仍然无法与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相匹配。因此在传统辅具的基础上,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对于解决老年人长期照护与现有医疗资源配置相脱节的矛盾意义重大。老年人由于各种疾病的出现,导致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卧床休养时由于翻身不及时,往往产生压疮。因此监测人床界面的体
学位
液滴微流控技术研究液滴的生成、操纵与应用,其中液滴生成之后的操纵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液滴的分割、合并、分选、分隔、定位等以适于不同的应用场合。一些生物医学研究场合,如要将单细胞或细胞群进行配对、孵育为球状体等,就要求在液滴(同时包封细胞等)生成之后进行定位分隔以利于对液滴包封的内含物实施进一步的观测分析与操作,这种应用场景产生了对液滴生成与定位耦合装置技术的需求。但是微流控条件下,液滴生成过程的高
学位
细胞分选在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及生物学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分选有着分选速度快、准确率高、样本消耗低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细胞分选的重要手段。由于传统的细胞分选手段在支撑细胞异质化研究等领域存在一定的限制,本论文提出和发展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精确捕获+负向介电电泳控制下细胞释放的单细胞分选技术策略和微流控装置。论文借助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方法,探讨了捕获陷阱/微电极对等结构参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