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虢国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京畿附近的一个重要姬姓诸侯国,对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先秦文献对虢国的记载过于简略,致使虢国的历史扑朔迷离,学术界众说纷纭。虢国墓地的发现弥补了两周之际的考古空白,为研究虢国历史和西周时期诸侯国的丧葬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基于考古发掘的墓葬材料,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虢国墓地的丧葬制度进行探讨。并以虢国墓地为切入点,通过与晋侯墓地、应国墓地和国墓地丧葬制度的对比研究,进而总结虢国丧葬制度的特点,为深入探讨西周时期的丧葬制度打下基础。通过对虢国墓地的系统分析,本文得出如下观点:一、虢国墓地在棺椁制度上的最高规格为一椁两棺,与文献记载的“诸侯五重”不符。原因是《三礼》成书较晚,加之后世的礼学家对社会上所流行的礼仪制度进行了加工、整理,刻意地突出了等级内容,并把礼制理想化。另一种原因是中原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棺椁等木质材料的保存,由于棺椁朽蚀严重,仅存朽灰,可能会导致考古工作者的辨别出现误差。在墓道问题上,虢国墓地没有发现带墓道的墓葬,究其原因可能与“未得爵命为诸侯”有关。二、在用鼎制度上,列鼎制度已经形成,并延伸至其它器物,高级贵族随葬的青铜礼器在西周晚期已经出现僭越现象;乐器只有国君和太子级别才可以随葬并且只在男性墓葬中发现;出土的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级别较高;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随葬乐器制度和列鼎制度上丰镐地区要早于中原地区,说明周文化的传播是从宗周地区向四周扩散的。虢国墓地的一大特色是鬲的随葬均为偶数,这是其它诸侯国所罕见的。三、在车马制度上,虢国墓地随葬车马坑的等级并不仅仅取决于随葬车马数量多少,而是以车马坑的长度上的倍数关系来决定的;车马坑的形制也趋于规范化,从虢国墓地发掘的车马坑来看,车马坑与墓主之间也体现出了明显的从属关系。车马器的种类以辖、衔、镳为主,銮铃作为一种常见的车马器,与其它礼器一样,已经成为虢国丧葬制度的重要随葬品。四、在用玉制度上也有其自身特征,琀玉、琀贝主要见于长江以北地区,这是在周文化圈内流行的丧葬礼俗,在楚墓中这类丧葬礼俗就很少有发现,表明琀玉并非楚人的传统。组玉佩中的玉璜大多呈奇数,而晋侯墓地则更多的表现为偶数,通过系统分析可以发现,璜与鼎的数目越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越高,反之则地位低。璜与鼎的数目没有明显的相对等关系,璜的数目与鼎的数目并不完全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