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BAOL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各国中央银行逐渐认识到央行信息交流作为传统货币政策的补充,对于稳定通胀发挥出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政策的密集出台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驾护航,但同时也可能引发由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面对政策不确定性与经济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下,货币政策如何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防通胀促增长,对我国央行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研究央行信息交流对于通胀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这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机制,制定更有效、更具前瞻性的信息交流策略,从而稳定通胀。本文在对中央银行信息交流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内涵作理论界定之后,基于Friedman-Ball假说对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影响的理论机制进行了阐释。本文提出了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影响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传导路径。在实证部分,通过提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货币政策立场与货币政策交流的措辞,构建了中国2001年—2014年的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指数,利用GARCH(1,1)模型估计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中央银行信息交流影响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央银行信息交流指数、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政策不确定性、通货膨胀水平与通货膨胀预期建立实证模型。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建立VAR模型,同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格兰杰因果检验与方法分解方法进一步挖掘各个变量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在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从而触发通胀不确定性的市场条件下,央行信息交流可以稳定公众和市场预期,降低通胀水平,从而让通胀不确定性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最后本文对我国中央银行信息交流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鉴于我国央行货币交流机制还不完善,我国央行需要发挥货币政策交流的预期引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交流的公开透明机制,培育货币政策交流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一个更为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机制。
其他文献
现代物流不局限于传统的流通领域,它已经深入到生产、采购、加工、流通、仓储、配送,甚至是消费等各个行业和部门,成为世界范围内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的服务产业,在经济社会生
交际法理论依据是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培养基础。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培养包括转变教师课堂角色,赋予学生中心角色,立足现代语言学、外语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现代信息通信技
发展国债期货对于促进期货市场发展与金融创新,满足投资者投资与风险管理需求,以及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经尝试推出国债期货的
授信标准的变动会影响到企业和行业的融资情况,关系到企业、行业的发展,分析影响授信标准的因素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国外,已有大量关于授信标准变动因素的研究,方法也十分
随着中国科技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给金融行业以及风险控制领域带来了新的复杂的影响。如何从不断完善的人工智能领域有效扩展出一条风险控制智能化转变的道路,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