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水力压裂技术已成为油气田开发的主要储层改造手段及油藏增产措施。为了减少对地层的伤害,所用压裂液要全部返排至地面,因此压裂返排液已成为制约油田生态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压裂返排液成分复杂,净化难度大,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存在诸多弊端,而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压裂返排液的优势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根据实际压裂返排液的特点,实验室配制模拟压裂返排液,探究处理时间、温度、相对电流密度、Cl-浓度对电化学氧化模拟压裂返排液中羟丙基胍胶降解的影响,羟丙基胍胶的降解效果主要由表观粘度和粘均分子量来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不同因素对压裂返排液电化学氧化效果影响的权重。为了探究间接氧化机理,设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含不同种类支持电解质NaCl和NaNO3的对比实验,研究Cl-的间接氧化作用;利用苯甲酸捕捉HO·,得到在不同实验条件下HO·含量的变化及其生成影响因素,印证HO·的间接氧化机理。由于压裂返排液中的硼不仅影响压裂液的复配,而且外排的标准严格,所以探究硼在压裂返排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含量至关重要。通过对硼含量的测定,IR、TGA、SEM表征分析,探究电化学氧化羟丙基胍胶的断键位置及其对硼赋存形态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胍胶降解程度随电化学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相对电流密度的增大而提高;Cl-在电化学氧化降解羟丙基胍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降粘作用在总降粘中达约60%,并且降粘率随Cl-浓度的增加呈现先显著升高而后升高不明显的趋势。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为处理时间>温度>Cl-浓度>相对电流密度。HO·量的检测结果表明,HO·的量呈现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又降低、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相对电流密度增加而增加后又稍降低的趋势,而与NaNO3浓度变化的关系不明显。电化学氧化对压裂返排液中硼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经电化学氧化后有一部分交联状态的硼被破胶释放出来,并且释放量随电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电化学氧化前后羟丙基胍胶的IR、TEM、粘均分子量的检测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使得羟丙基胍胶有效降解,并使交联状态的硼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