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哺乳动物毛发退化的分子机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发的形成是哺乳动物进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革新。海洋哺乳动物(如鲸类、鳍足类和海牛类)是哺乳动物进化史上的特殊类群,它们各自的陆生祖先重返海洋,生活史的全部或部分生活在海洋环境中。完全水生生活的鲸类和海牛类毛发退化,而水陆两栖的鳍足类毛发部分丢失或者依然保留着短而密的毛发。然而,海洋哺乳动物毛发多样的遗传基础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毛发的主要成分a-角蛋白(α-keratin)和角蛋白相关蛋白(keratin-associated-protein,KRTAP)2个基因家族为候选基因,从10个海洋哺乳哺乳动物(7个鲸类、2个鳍足类和1个海牛物种)和5个陆生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扫描鉴定候选基因家族的所有基因,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进化分析,以期探讨海洋哺乳动物毛发进化的分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完全水生的鲸类平均α-keratin和KRTAP基因数目明显低于其近缘的陆生偶蹄类动物(α-keratin:37.29 vs.58.67;KRTAP:51.7 vs.119.4),而平均假基因比率显著高于偶蹄类动物(α-keratin:29.89%vs.8.52%;KRTAP:68.5%vs.32.7%),其中鲸类毛囊特异性角蛋白基因丢失最为严重(平均假基因比率:鲸类44.33%vs.偶蹄类3.80%),推测这可能与鲸类无毛的表型有关。此外,与齿鲸相比,须鲸保留了较多的α-keratin和KRTAP基因,可能与其具有角质化的鲸须有关。然而,营半水生生活的鳍足类动物平均α-keratin和KRTAP基因数目和假基因比率与近缘陆生哺乳动物相当,可能与鳍足类动物需要保留毛发保暖以到陆地上产仔、哺乳、育儿等有关。而完全营水生生活的海牛,体表基本无毛,仅嘴唇周围有须,头部有触毛来感觉和摄食,相应地,我们发现海牛具有与其近缘的大象相当的α-keratin基因数目和假基因比率,但KRTAP基因数目显著少于大象(海牛81 vs.大象112)、假基因比率显著高于大象(海牛41.98%vs.大象20%)。更有趣的是,完全水生生活的鲸类和海牛具有共有的基因家族功能丢失,包括α-keratin基因亚家族的K9、K39、K42、K74和KRTAP9,并且与近缘的陆生祖先相比,这两个类群的KRTAP基因数目显著减少、假基因比率增高,推测为了适应完全的水生生活,鲸类和海牛产生了趋同的无毛表型的分子适应机制。本研究基于α-keratin和KRTAP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全面地揭示了海洋哺乳动物毛发的进化遗传学机制,为我们深刻理解海洋哺乳动物二次入水及水生生境适应的进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攻击行为往往难以预料,是精神科病房管理难点之一。行为医学认为,攻击是基于愤怒、敌意、憎恨和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玉米专用肥(史丹利复混肥)及种植密度对春玉米郑单958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目的:观察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探讨铋剂四联疗法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02月-2018年02月就诊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本文旨在通过勾勒出中国造园艺术在一个多世纪里对欧洲产生的影响、对欧洲造园史发生巨大变革与获得新成就所起的推动作用,来探究分析这些变革与成就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审
近年来,电液伺服执行器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由于工业上大型装备对负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机械结构复杂、体型巨大、或质量大的对象,一个电液伺服执行器不能独立完
目的:探讨急性ST段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PCI)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8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
UiO-66是一种典型的Zr(IV)基MOFs材料,具有均匀的孔结构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水热稳定性及酸稳定性较好,300°C下骨架结构依旧保持高度稳定,因此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可以在配体上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实现对MOFs的改性,使UiO-66材料功能化。目前,UiO-66材料的合成主要采用溶剂热合成法,该方法为间歇过程,耗时长且产品之间存在批差,且合成出的UiO-66材料粒径尺寸在
<正>要全力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确保西藏和四省藏区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要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着眼长治久安,立足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