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词语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 : 76次 | 上传用户:zhengrs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人类的认识活动遵循着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熟悉到陌生、由实体到非实体、由形象到抽象的规律逐步展开。由于人的身体与人关系最近,最易被人感知,在生活、劳动和交际中最直观、最直白和最直接。在经济和明晰动因的作用下,人类往往从认识自身开始认识世界,人体及其各个部位和器官便成了人类认知、体验和感受整个世界的“体认”基础。正是基于人体的感知、运动、物质、社会和文化等诸多体验,人类才建构了认识世界的基本范畴和概念。人体部位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的生理基础和最基本的参照点,以它们的身体体验为主体内容研究人类的心智和认知,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一大研究热点,是认知语言学界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印证了体验哲学观,具有深厚的科学和哲学基础。而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所采用的基本认知手段便是隐喻和转喻。隐喻和转喻都是语义建构的基本类型,以经验为理据。在目前国内外隐喻和转喻的研究中,以人体部位词为研究对象的认知研究是一大热点,已经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多学科的特点,主要运用概念隐喻(较少用转喻理论)研究某个(或多个)人体部位;有的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英汉某个(或多个)人体部位的隐喻开展对比研究;有的运用意象图式、空间合成等认知语言学理论,综合和系统性地研究人体隐喻;还有的从文化角度研究人体部位,揭示了人体词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国内对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认知研究比较丰富、多样、广泛,这不仅促使隐喻、转喻等认知理论不断深化,而且推动了英汉对比的研究。但此领域辅之于语料的系统和全面性的认知与对比研究依然匮乏,大体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目前的研究在探求认知相通性的途径方面仍显单一、单调,大多凭借乏味的分类和简单的归纳,缺乏一定的创新;目前研究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是重隐喻轻转喻的现象,常常把转喻直接并入隐喻中,模糊了隐喻和转喻之间的界限,同时对人体部位词隐喻和转喻的分类模棱两可或稍显凌乱,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划分标准;目前的研究对于人体部位的认知分析还并不全面,大多把注意力聚焦在几大主要人体部位,而许多部位很少关注或未被谈及,如“耳、颈、臂、眉”以及除“心”之外的内脏器官,同时对于人体词的认知分析并不系统化,对它们突显度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关联认知还不充分,这就为全面和系统性的认知研究预留了空间;目前研究多集中于人体词的范畴化研究和描写,而对于具体运作机制很少系统的涉及,也就是未解释人体词语的词义隐喻或转喻是如何生成的。本论文从认知角度对英汉人体部位词进行深入、系统和全面性的对比研究,本课题的目标就是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包括映射理论、意象图式和ICM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连续统的概念,’首先从单个的人体部位词入手,逐个描写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语义转移,以构建每个人体词连续统一的认知网络,同时通过逐一对比从语言、文化、自然环境等角度解释英汉人体词语义转移的差异;然后采取归纳的方法,对所有英汉人体词语按照所在的部位进行语义转移及词义取象的数量统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期发现英汉人体部位突显度的经验性规律和差异;最后,对英汉人体词语义的隐喻性和转喻性概念进行汇总,开展由点到面的整体对比研究,从跨文化角度对语义转移的差异进行深层剖析,以全方位、多层次和多维度展现英汉民族的认知相通性和文化相对性。为了顺利实现以上目标,本论文选取的语料,取自权威、真实、可靠和稳固的词典语料,涉及与人体部位相关的词汇、短语和习语等多样的表达形式,而未选取文学等语料,是因为常规化、约定俗成的隐喻和转喻表达,才体现最活泼、最牢固、最有效和最有力的认知。本文在英汉人体词语义转移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系统性地发现以下总体特征:1.英语借助容器的概念,发生隐转喻的互动,而在容器概念方面中文比较薄弱;2.汉语人体名词转化为量词的现象比较普遍;3.很多英语人体名词可以转喻为动词,而汉语的人体名词本身不具有转喻动作义,、多与表示动作意义的语素组合成“动作+人体词”或“人体词+动作”的复合动词结构,可见英语人体名转动现象比汉语更加频繁和普遍;4.汉语中有同称词的人体词语语义转移数量很多,这是由于一个词的语义负荷太多时,往往出现同称词承担部分负荷的倾向。这些同称词具有一定的角色分工,其中有一个的词义取象侧重形貌特征,往往会变成量词;5.英汉语中头部词语、肢体词语和内脏器官词语的语义转移数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递减。头部词语以显著的形貌、突出的位置和不可或缺的功能而突显度最高,其中功能特征在英民族思维中突显度更高,而形貌特征在汉民族思维中突显度更高;英语中的头部和肢体词语的语义转移数量非常接近,而汉语中头部和肢体词语的语义转移数量差距比较大,这都可以通过词义取象的侧重点进行阐释;由于内脏器官是隐性的、不可见的,功能比较复杂,相对“显性的”头部和肢体部位更难把握,所以突显度最低,大多产生性格、情感的功能义;6.在英汉语中不同的人体词语突显度也不同。位置特征是最具代表性的头部部位突显度的衡量指标,它的多少与相应的语义转移数量基本一致;同时功能特征对于突显度的衡量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头/head”集“有界”、“完形强”、“(形体)大”、“功能性”、“互动性”等突显特征于一身,而成为突显度最高的部位;相比,“眼/eye”和“鼻/nose",尽管形体小,但具有“有界”、“直接”、“功能性”、“互动性”等特征;易被聚焦成为侧面,因而突显度非常高;以上三个部位共有的特征是所处位置高,而相对来说位置稍低的“脸/face”和“嘴/mouth"因为有“完形强”、“功能性”和“互动性”等特征而突显度稍逊之;“耳/ear”尽管“功能性”和“互动性”较强,但由于位置不突出,“形体小”,感知上“非直接”,而突显度相对较低;由于“牙/tooth、舌/tongue、唇/tip”多被包容在嘴部器官的整体感知中,由于完形相对“嘴/mouth"弱而突显度很低;“眉/brow"尽管所处位置很高,但“功能性”、“互动性”很弱,所以突显度也很低。英汉语不同的是,汉语的“脸”和“眉”由于负载着深厚的文化色彩,具有“陈规”的形象,处于汉文化的“中心地位”,因而突显度比英语对应的‘’face"和‘’brow"都要高;功能特征是最具代表性的肢体部位突显度的衡量指标,它的多少与相应的语义转移数量一致;同时,位置特征对于突显度的衡量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所以在肢体部位中,基于位置特征发生语义转移的“手hand"、‘背/back’’、“脚/foot",基于功能特征的词义取象最多,它们的突显度相对更高。其中“手/hand"集“有界”、“直接”、“功能性”和“互动性”等突显特征于一身,而成为突显度最高的:肢体部位;“背/back"以“完形强”和“形体大”的突显特征,而“脚/foot"以“功能性”和“互动性”较强的突显特征而突显度逊之;而未以位置特征发生语义转移的“臂/arm”和“颈/neck",基于功能特征的词义取象比较少,它们的突显度最低。同时,汉语的“脚”和英文"back"由于负载着深厚的文化色彩,具有“陈规”的形象,因而突显度分别比"foot"和“背”都要高;功能特征是最具代表性的内脏器官突显度的衡量指标,它的多少与相应的语义转移数量一致。在汉语中,“心”的突显度最高,“肠、胆”的突显度次之,其它器官突显度低;英语中,"heart"(心)的突显度最高,“gut”(肠)的突显度次之,其它器官突显度低。汉语的“胆”之所以比英语的"gall"更突显,是其负载着深厚的文化色彩,具有“陈规”的形象;7.英汉人体词语语义的隐喻性包括人体部位到“具体事物、空间、时间和容器”的隐喻;人体词语语义的转喻性包括人体部位到“人、情感、生产物和感知”的转喻。
其他文献
国家是国际人权法中最主要的权利和义务主体。但是 ,国际人权法除规定了国家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之外 ,还包涵着另外一层非常重要的权利义务关系 ,即一国与“在其领土内和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等各个方面,成为民众接收信息、表达见解的主要载体;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也已成为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有两种:集体的课堂教学和个别的一对一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自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之日起,就并存不悖,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一般人心目中,比较
约翰·菲尔德这位爱尔兰作曲家,可以说是夜曲这种钢琴小品的开山鼻祖。他一生主要创作有十八首夜曲、七首协奏曲和四首奏鸣曲等等。他的名字和他的夜曲虽然不及肖邦的响亮,但
警察罚乃特定国家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国家行政事务尚未实现高度分工的情况下,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而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交由警察
《淮南子》是一部文采绚烂、义理精深的著作,东汉许慎、高诱相继为之注解。历来有关此书的研究文献也称得上汗牛充栋,但专门针对许高二注的所占比重很小。而学者研究许高二注
本文以考古发掘的秦、汉和唐代的简牍与文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传世史籍和资料,从法学、史学、经济学的视角,考察我国古代物价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本文认为,我国古代物
在深入研究复杂结构和非均质材料冲击响应和破坏机理的过程中,往往遇到多尺度计算问题.本文尝试建立三维离散元与壳体有限元结合的多尺度方法用于处理圆柱壳问题,该方法采用
电视谈话节目源出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河的栏目。在我国的电视荧屏上,第一个获得普遍认同的电视谈话节目是上海东方电
能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本世纪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煤、石油、天然气三大传统非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发展新的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