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视频编码的复杂度、码率控制与质量评价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3月,联合视频工作组JVT(Joint Video Team)正式提出了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H.264/AVC,该标准是ITU-T与ISO/IEC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继MPEG-2/H.262标准之后,再一次共同提出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标准支持从低带宽、高误码率的无线移动视频通信到高码率、低延迟的视频广播及在线流媒体等多种应用,因此,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 本文从H.264/AVC视频应用的角度,针对编码复杂度、码率控制和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首先,为了实现更高的编码效率,H.264/AVC标准采用了很多新的编码技术,如多参考帧预测、多尺寸编码块模式、1/4像素精度运动矢量、整数变换量化、基于内容的熵编码、新型帧内预测、去除方块效应的滤波器等。在相同解码图像质量下,H.264/AVC比MPEG-2和H.263的编码性能至少提高一倍以上。同时,H.264/AVC编解码器的计算复杂度与其它视频压缩标准相比,高出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着重分析了每个编码技术和编码参数对编码器性能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并给出了在保证性能的情形下通过合理设置编码参数,有效的降低编码复杂度的方法。 其次,本文论述了码率控制的原理和信源模型,针对H.264的码流特点,提出了一种的采用对数模型的分层码率控制算法。它在GOP层、帧层和基本单元层三个层次上分别进行控制,解码图像的PSNR较高,同时,它的各宏块的QP值更为平滑,因此得到的解码图像的主观质量更好;而且控制得到的实际码率更接近目标码率。另外,由于采用了流体传输模型,可以及时根据信道带宽变化而更新码率,本文提出的码率控制算法不仅适合CBR情形,也可以应用于VBR场合。 最后,文章从视频的空域信息、时域信息出发,以及由之产生的三个度量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客观视频质量的评价方法,它包含了对空域信息和时域信息的度量,较好的反映了人眼视觉系统,与主观度量的结果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干涉合成雷达成像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而国内由于数据缺乏的原因,近几年才开展了一些实际的研究工作。由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在数据处理上要比普通SAR难得多,而且数据
(盘锦市传染病医院 辽宁 盘锦 124000)    【摘要】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类型,一般是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或混合感染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该病发病急,发展快,黄疸急剧加深,肝脏迅速缩小,并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临床表现。该病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病死率高。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提高重症肝炎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护理干预;重症肝
期刊
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将大量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为用户提供服务。云计算可以降低用户在IT硬件、软件投资维护如购买办公电脑、服务器、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