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吸附、掺杂铝原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铝基复合材料由于其重量轻、高比强度和比刚度、热膨胀系数较低、易于加工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用领域。然而,普通的铝合金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需求。为了得到更佳的具有综合性能的铝基复合材料,寻求更合适的增强相是提高其性能的研究重点。石墨烯因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将它作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能够有效地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弹性模量等性能。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铝原子吸附于本征石墨烯以及掺杂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及其相关性质。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中的CASTEP模块儿系统地研究了Al原子在本征石墨烯不同吸附位吸附、不同数目的Al原子吸附于石墨烯穴位以及Al原子吸附于四种掺杂石墨烯体系的吸附结构。本文主要计算了其电子结构、能量、态密度、能带以及电荷转移情况等共六章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目前铝基复合材料、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实验中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些制备办法。第二章主要简单介绍了本文所用到的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的发展过程、原理。其中,密度泛函理论是主要包括Thomas-Fermi模型,Hoenberg-Kohn定理和Kohn-Sham方程。同时还简单介绍了我们计算所采用的模拟软件Material Studio中的Castep程序包。第三章我们运用第二章所提到的方法计算了单/双铝原子吸附位置不同对石墨烯电子结构性能的影响,发现单原子吸附最优的位置为穴位,双原子最优的吸附位置为间位。同时双原子吸附石墨烯比单原子吸附石墨烯结构更为稳定。第四章是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双原子吸附比单原子吸附结构更为稳定,考虑随着吸附铝原子数的增多,石墨烯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覆盖度(即吸附Al原子数)的增加,其石墨烯吸附体系越来越稳定。同时铝原子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第五章计算了铝原子吸附于掺杂石墨烯(掺杂原子:B、N、O、P)表面其电子结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铝原子吸附于氧/磷-石墨烯体系,对石墨烯结构的破坏较大。其成键电荷主要从铝原子的轨道上转移,并且从差分电荷密度分布图上看差分电荷分布比较局域,主要集中在铝原子和掺杂原子之间的电子轨道上。第六章是对本文工作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其他文献
根据财政部在2015年下发的最新的会计准则,要求各个部门与组织从2017年元旦开始,执行新准则。因此,各部门都需要做好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以确保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目的分析新疆现有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应用的种类、功能、上传方式、数据利用等内容,为妇幼卫生监管、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结合妇幼卫生实际工作,分析妇幼卫生
水利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工程项目,自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以来,我国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就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发展,水利工程作为
正渗透(FO)作为一种新型的膜技术,因其具有无需外加压力,能耗低、对污染物截留率高、膜污染趋势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淡化,对解决水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起
对蒸压泡沫混凝土砖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了导热系数、传热系数及隔热性能的对比试验,从其内部传热机理及微观结构阐述了前者较后者具有更优良隔热性能的原因。
根据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制动减速度特性,运用列车牵引制动计算和运动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动车组的制动计算方法,对动车组的制动近似算法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基于目标减速度、单
柴里煤矿23下206综放工作面施工轨道巷时,受断层影响,顶板围岩较为破碎。巷道采用架棚支护,在施工50m时发生顶板冒落事故,迎头无法向前施工,在采用马丽散注浆技术进行超前加固后,巷
一、课题的提出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教育实践者都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如: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提出以教师的专
溶洞顶板稳定与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将相似理论应用于溶洞顶板稳定性的数值计算中,通过正交分析得到了各影响因素与临界安全厚跨比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大量数值模型
生态化学计量学(ecological stoichiometry)结合生物学、化学及物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比较生命物质不同结构层次或者生态系统中的元素相对比值来研究生态学过程中元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