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印度洋大气动能特征及与云南夏季降水的关系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79-2011年欧洲中心(ERA-interim)资料,分析了赤道地区三个越赤道气流区域的大气动能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趋势,并讨论了不同区域在850hPa高度上经向动能强弱所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其对环流的影响。还探讨了不同区域在不同高度上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最后讨论了越赤道气流大气动能与500hPa高度场的关系以及850hPa大气动能与云南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发现赤道地区高层和低层的各个分量的大气动能强度都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并且三个区域之间动能强度时间变化上有密切的关系。850hPa高度上动能来看,索马里地区的较强动能在春季5月就开始逐渐形成,并且可以持续到9月。比其他两个区域变化强且持续时间长。而在200hPa高度上,80°E-90°E地区变化最为明显,强度从6月开始增强,最强在7-8月间。33年来,在春季低层850hPa动能主要在索马里地区附近有增强的趋势。而在高层,印度洋赤道地区附近有增强的趋势。在夏季,低层大气动能的增强区域向南移动延伸,高层增强的区域则向北扩张延伸。越赤道气流经向动能强度变化会引起亚洲地区大气环流的变化,并对气候产生影响。发现三个地区动能强度在不同高度上时,所对应的亚洲夏季风形势是不同的,强度在850hPa高度上时,对应着强的南亚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分析了赤道三个地区经向大气动能与500hPa高度场的相关关系,发现赤道地区大气动能与副高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索马里地区的经向动能与7-9月500hPa高度场关系密切,会导致副高加强和脊线偏北。用赤道附近地区850hPa大气动能与云南夏季降水进行svd分解并合成分析,得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热带气旋以其登陆后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力成为地球上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研究热带气旋在全球变暖下的变化将有利于改善预报模式、提高预报精度。本文利用美国海军热带气旋联合
本论文在过山气流动力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以及数值模拟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山脉重力波动力学,并延伸到地形降水的数值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试验发现
本研究在对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区域酸雨和城市SO2污染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4种代表性的火电机组和2个典型城市为例分析了火电SO2排放的环境影响,论证了我国控制火电SO2排
最近,我们调查研究了河南林州市史家河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这个村是中央组织部命名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之一。这个村党组织建设很有独特之处。 独具特色的村级党
本文主要利用大涡模拟(LES)模式、粒子随机游走扩散(LS)模式和自主设计的起沙模块模拟沙尘重粒子在对流边界层(CBL)中的运动过程,并评估各种因子对这一过程的定量影响。 首
该文发展了一个具有详细微物理过程的三维冰雹分档对流云模式,旨在模拟雹暴中观测到的一些特征以及进一步揭示雹暴中冰雹的形成过程.模式能够提供包括冰雹大小,数浓度及其随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伴随着新世纪第一个春天,迎来了它的50周岁华诞.
期刊
本文利用全国160站50年月降水资料以及中国743站1951~2003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从降水本身的时间分配出发,分别用降水量序列法、降水量方差法以及降水量离差法定义了降水聚集度、聚
本文利用长期的北半球海洋大气再分析资料、中国气温降水站点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滤波分析等方法,较系统地分析了阿留申低压的基本形态、主要气候特征及其与北半球大气环流
强风暴的启动和快速发展机制是大气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将诊断工具和数值模拟结合,本文研究了许多中尺度天气现象,例如超级单体,暴雨和强沙尘暴。本文特别研究了涡度和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