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代建筑遗存无论在规模、等级、数量和保存质量上均构成中古时期古代建筑遗存中最重要的部分。辽代建筑上承唐代、五代建筑,与宋代建筑关系紧密,而下启金代、元代建筑;从辽代建筑到金代建筑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古代建筑承唐启宋这一重大过渡与转变的反映。
辽代佛教兴盛,建造了大量的寺院和佛塔,保存至今的辽代寺院木构建筑不足十座,但砖石结构的佛塔在华北和东北的广大地区仍保存有相当的数量。保存下来的辽代佛塔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多样。包括有密檐式塔、楼阁式塔、复钵式塔和华塔,其中密檐式塔占了绝大多数。
在中国建筑史领域,对辽代密檐式塔系统的比较研究还是一个空白,本文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本文主要使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组成辽代密檐式塔的各部分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辽代密檐式塔的形制特点和地域特色进行研究,全文共六章,约4.7万字,插图119副,表格17副。
第一章作者对辽代密檐式塔的现存数量、地理分布和功能做了简要的介绍。其次,介绍了研究对象的范围、研究内容和意义、资料来源以及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作为背景部分,首先介绍了契丹民族兴起和辽政权的建立,进而对辽代政治、经济、文化做了概括性的介绍。其次论述了佛教在辽代的兴盛发展及辽代佛教建筑。
第三章在前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借用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地理区位为标尺,从密檐式塔各部分组成要素入手,对辽代密檐式塔进行分类比较,从中总结和整理出辽代密檐式塔共同特性,并且寻找不同地域可能存在的差别。
第四章探讨辽代密檐式塔的源流。本章通过对辽代密檐式塔的典型特征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和比较,试图寻找辽代密檐式塔的形成的脉络,以及对后世密檐式塔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而为密檐式塔的渊源的研究提供一点可能的线索。
第五章本章在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整理出辽代密檐式塔建造形制上共同特性和建造手法的共同规律,也为全面了解辽代密檐式塔的设计原则和手法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另外,本章的最后对辽金八角形密檐式塔年代的辨别问题上提出一些判断的依据。
第六章对地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辽代广泛的疆域内,密檐式塔大体统一的风格的基础上,在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地域的特色,试图用社会-历史的方法,从社会变迁、宗教发展以及文化融合等方面对辽塔地域的差异性进行初步的探讨。
本课题的工作是进一步全面的研究辽代密檐式塔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研究辽代密檐式佛塔的形制演变和地域差别及传承有直接的意义。另外它对进一步探讨密檐式塔起源以及古印度窣堵波和中国佛塔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都可能提供一定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