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roplasma thermophilum L1体内磁性颗粒的形成及性质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uanyu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运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研究这些微生物体内能否合成磁性颗粒,试图发现除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 YN-3和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之外的能合成磁性颗粒的菌株,扩大能合成磁性颗粒的浸矿微生物的范围。   本文首先运用磁力显微镜检测四种浸矿微生物: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YN-3、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ferriphilum YSK、嗜热硫氧化硫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和嗜热嗜酸古菌Ferroplasma thermophilum L1在FeSO4·7H2O和磁黄铁矿的培养下磁性的差别以发现能合成磁性颗粒的菌株。结果显示四种浸矿微生物在FeSO4·7H2O培养下均有微弱的磁性,而在磁黄铁矿培养下,除了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的磁性没有增强外,其他三种菌的磁性都增强。随后用透射电镜检测Ferroplasmathermophilum L1,发现菌体中心及膜周边出现黑色电子致密颗粒。   为了确定在Ferroplasma thermophilum L1体内的黑色电子致密颗粒的性质,对Ferroplasma thermophilumL1进行扩大培养并提取这些颗粒进行检测。磁力显微镜显示,磁性颗粒具有两极,形状呈类六边形,也有球形出现,大小在47-100nm之间,由43.05%的铁和56.95%的氧两种元素组成。   最后,探索了Ferroplasma thermophilum L1在不同钴离子浓度的参与培养下体内颗粒的形成状况。结果显示,菌体在添加10 mmol/L钴离子时生长得最好,5 mmol/L次之。透射电镜检测这两个条件下Ferroplasma thermophilum L1体内生成的颗粒发现:添加5 mmol/L钴离子培养的菌体体内颗粒比在10 mmol/L条件下多,菌体内出现线性排列且呈多边形、大小均匀的颗粒,但也有颗粒大小不均匀的情况出现。添加10 mmol/L钴离子培养的菌体体内颗粒较少,长轴在85-125nm之间,而大部分菌体没有形成颗粒。
其他文献
Cr(Ⅵ)对环境以及人体都具有很高的危害作用,苯酚是土壤及地下水中普遍存在的有机污染物,毒性较高,在自然界中有不断累积的趋势。在过去的研究中,光催化氧化技术能够有效破坏许多结
烧结烟气中的SO2是由烧结原料中的硫在高温烧结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化合生成的,SO2气体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SO2的治理与利用成为环保领域的热
膜材料存在着渗透量与选择性相互制约的关系,限制了气体分离膜的应用,因此通过物理化学改性使膜材料兼具优良的渗透量及选择性是解决两者间矛盾的关键。本论文通过缩聚反应合
锂空气电池因具有(11140 Wh kg-1,不包括氧气)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目前,对锂空气电池的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锂空气电池的实际比能量密度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