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光传输系统中非二进制LDPC码的编译码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dave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到来,人们对网络带宽和数据流量的需求越来越高,高速光传输系统迅猛发展的同时,光纤中的传输效应严重影响着系统速率和传输距离的进一步提升。前向纠错技术作为解决一切物理损伤、保障系统可靠性、提高传输距离的关键因素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LDPC码作为广泛研究的第三代软判决技术,拥有着优异的纠错性能,错误平层低且能并行实现。非二进制LDPC码与二进制LDPC码相比,其纠突发错误和随机错误的能力更强,并且与高阶调制更切合,更加适于在超高速长距离光传输系统中应用。但目前非二进制LDPC码的研究较少,理论不够完善,且其译码算法的复杂度较高,严重影响了它的大规模普及。本文以非二进制LDPC码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编译码算法,并基于128Gb/s的QPSK系统进行了相关仿真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研究了LDPC码的基本原理,着重对二进制和非二进制LDPC码的码型构造、编译码算法进行研究,详细分析具体实现步骤,为MATLAB仿真实现做理论准备。(2)研究联合编码调制技术,详细介绍二进制比特交织LDPC编码调制、偏振复用OFDM编码调制和非二进制LDPC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为LDPC码在高速光传输系统中应用方式做系统级的理论分析。(3)详细说明MATLAB仿真中Eb/NO的计算方法,为能够直观的评价码字的纠错性能提供保证。(4)搭建128Gb/s基于非二进制LDPC编码调制的QPSK仿真系统,并对GF(4)域非二进制LDPC码和二进制LDPC码的纠错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Eb/N0为3.3dB的情况下,四进钮ILDPC码的纠错性能是二进制LDPC的50倍;且在BER为10-4时,四进制LDPC码的净编码增益(NCG)也比二进制LDPC码的净编码增益(NCG)提高了0.25dB左右。(5)仿真分析迭代次数、码长和码率对于非二进制LDPC码纠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四进制LDPC码在采用MD-FFT-QSPA译码算法的最佳迭代次数为50,并且其纠错性能随码长的增加而提高,随码率的增加而降低,但统筹考虑系统计算复杂度和效率,应选用适当码长、码率大于O.8的码字。(6)提出加入标志位的非二进制LDPC码的译码算法,并以MD-FFT-QSPA为例进行了改进算法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误码率为10-6的情况下,加入标志位的算法的净编码增益(NCG)比传统译码算法要高0.25dB左右;与此同时,它还能有效降低译码迭代次数,其收敛性更优异,译码更加高效,功耗更低,更便于硬件实施。
其他文献
海洋CTD是研究水声问题和应用水声设备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参数。本文在综合分析现有各种CTD测量仪器特点的基础上,面向实际应用,开展了针对水声的海洋环境参数获取技术研究。 
对机动平台光电跟踪系统惯性传感器信号进行处理一直以来都是光电跟踪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围绕机动平台光电跟踪系统惯性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出一些有效
鸡白痢沙门氏菌是引起鸡白痢的病原菌,在家禽养殖业中可造成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从而带来经济损失,因而对抑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细菌素产生菌的研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研
双站合成孔径雷达(BiSAR,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是合成孔径雷达(SAR)研究的下一步发展趋势,论文在已有的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基础上,在双站SAR的系统参数分析设计
近几年来高速铁路的建设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展开,高速移动环境下的通信已成为移动通信的又一重要场景。与此同时,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用户对于数据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
本文将最小二乘法声场重建和声能量对比控制这两种声场控制技术引入扩声应用中,解决了目前阵列扩声系统声场优化方法存在的扩声效果固定、无法按需调节等问题,同时也克服了指向
本课题的目的是设计基于ARM的远程控制系统,该系统以32位ARM为处理中心,既能通过以太网与远端计算机相连,又能独立工作。当仪器硬件通过以太网与PC机连接时,PC机负责数据的存储、
超声相控阵技术通过调整延时来对超声阵列换能器的各个阵元进行相位控制,获得可控的发射和接收聚焦声束。它具有可进行成像检测,提高检测灵敏度、分辨力和信噪比等多项优点,因此
声纳是利用水下声波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以及水下通信的综合性电子设备,以波束形成为主体的声纳信号处理技术是影响其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为提高波束形成技术在实际应用
随着高帧频CCD图像传感器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快速发展,本文作者能够获取更多的波前传感器图像,这些图像数据包含大量的重要信息,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