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武术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实施中学武术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品质,而且对于青少年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宣部和教育部在2004年4月2日共同推出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提到:体育课程中要适当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为了推进全国中学生素质教育,武术成为了中学体育必修项目,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与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培育目标相符。可是现存的各种因素导致学校武术教学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因此,为了更好地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了了解鲁西南武术之乡中学武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和促进中学武术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郓城县、山东省单县、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山东省巨野县等武术之乡的16所中学武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通过调查分析鲁西南武术之乡中学武术教育的具体开展现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教学目标仅存留于表象层面。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不甚明确,仅要求学生做到能按时上下课、能记住所要求动作的要领等。这些教学目标仅存留于表象层面,对于中华武术的育人于理,育人于礼等深层教育特点有所忽略;第二、鲁西南武术之乡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鲁西南武术之乡中学体育教师职称整体偏低,并且拥有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第三、武术教学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内容过于片面。鲁西南武术之乡中学武术教学的评价方法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且评价内容也只局限于知识、技能、内容掌握情况等方面;第四、鲁西南武术之乡中学体育教师专项分布不合理。鲁西南武术之乡中学体育教师中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偏低,仅占5%,这对于刚起步、急需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武术教育而言,将会收到极大的制约;第五、武术教材过于陈旧。通过调查发现鲁西南武术之乡中学的体育教材大多数都在使用鲁西南统一制定教材,但该教材编写较早,内容和形式有些陈旧,使学生陷入愿意学习武术,但不太情愿上武术课的局面。为了推动中华文化的更进一步发展,为了提升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为了我们的社会可以更加稳定繁荣,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并发扬这一凝聚着我国数千年文化历史的瑰宝——中华武术。针对目前鲁西南武术之乡中学武术教育出现的问题,我提出以下意见与建议:第一、深化武术教学的目标。端正中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要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使青少年能更为全面的看待武术,建立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并能让他们意识到武术运动不仅是肢体上的物理活动,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第二、不断加强中学武术专业教师队伍的构建。加强武术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演练水平,与此同时,还需继续改良教学方式,借鉴现代体育教学的有益方法,在确保教学质量同时,改善武术耗时长、枯燥乏味、见效慢的不足;第三、改革中学武术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分别将主客观评分、绝对与相对性的评分和总结性与阶段性的评分方法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更加科学的评分标准。调整教学内容、灵活组织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习武氛围。以中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中学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为出发点,对武术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重新修订并予以充实,使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可以相互融合,也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有关武术保健方面的知识;第四、培养专业化的武术教师,提升师资水平。不断完善武术教师的培养体系,造就大批武术人才。第五、创新武术教材。教师要善于挖掘新颖、独特的武术项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