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快速城市化的土地资源冲突及协同管理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烟台市为研究区域,选择市域范围内三个重点研究区-芝罘区、福山区和莱山区,综合运用遥感、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遥感影像数据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系数和邻接度等指标,分析其在1995年至2002年城市化水平快速变化的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揭示了烟台市快速城市化的土地资源冲突,分析冲突原因,尝试在多目标线性规划进行优化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公众参与管理与政府协调机制,对土地资源冲突进行协同管理,最终实现烟台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研究表明,研究期内烟台市快速城市化过程明显;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并且主要通过占用耕地尤其是平原区耕地来实现的;农用地内部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林地和园地的增加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水域面积减少,研究区内损失的水域中12.55%转化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 土地资源冲突主要分为土地资源利用冲突以及土地资源退化两大类。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冲突表现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冲突,即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冲突,以及农用地内部各类用地之间的冲突,即不同利用方式之间的冲突两类;而土地资源的退化主要是人类利用与土地资源生态效益的冲突引起的。分析表明,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恶化、利用不当,居住水平提高和生态优化的需求以及政策因素是产生冲突的主要因素。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思想,从冲突主体的非合作与合作行为、土地资源的量出发,建立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优化模型着重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粮食安全和环境效益三个目标出发,确定各种约束条件,以总体效益最大化为总目标计算出各类用地的具体数量指标,得出土地利用优化结构,初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持续、均衡和协调发展。 海岸带土地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粮食安全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协调。从政策层面采取有关的措施,有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
其他文献
“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在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这句话在《鲁迅日记》里被记载着,是鲁迅先生在拜访了一位“朋友”后的所感所想。  鲁迅先生曾说过,希望在未来,他的所想所发能不再被未来的人所欣赏,无论是批判的还是警示的……都能在未来化作尘埃……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话,依然起着惊醒人的作用,依然振聋发聩。  面具戴得太久,就会长在脸上;人违背内心太久,就会积重难返。  “违心
期刊
一在人类戏剧发展史上,东西方戏剧的交流不绝如缕,从未中断。早在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大帝曾数次挥师东征,在两河流域大败波斯军队,接着又乘胜南下印度,在东起印度河西至尼
地籍记载了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和价值等基本状况。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测量)、土地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认识和结论如下:(1)针对目前中国城镇用地面积统计数据缺乏空间信息,难以满足城市化空间格局和变化过程研究需要的缺陷,首先提出了一种利用DMSP/OLS夜间灯
本文主要以南京为实证城市,结合中国其它城市探讨了中国新城市空间的形成机制、特征、存在问题以及城市空间重组模式。 本文首先界定了所研究的中国新城市空间的概念,指出新
<正>能源报道有"三难"其一、能源领域的重量级企业多为大型国企,彼此之间的关系类似家庭成员。记者梦寐以求的跌宕起伏式商业故事,少之又少,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二、能
伊犁是新疆及中国重点草原牧区区内,主要受西风环流的影响。研究伊犁河上游巩乃斯河流域典型草地生态学特征及土壤养分元素的空间异质性对于全面了解和预测我国半干旱地区草地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
在新的舆论格局下,尽管信息潮涌,见解纷呈,但关于大局大势大事的准确而权威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只能靠传统主流媒体担当,因为这是他们的主要责任,也拥有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新
塔里木河干流流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它的生态安全问题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有着重大的影响。而水资源利用是塔里木河干流流域维持两岸植被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