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自制的自动推拿器对颈神经根损伤后的大鼠进行机械推拿治疗,观察机械推拿治疗颈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效果,并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把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各标记为机械推拿治疗组、NGF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各组造模后正常饲养7天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5个亚组,每一个亚组各为10只,选其中一组采集原始数据,其他四组各标记为7d、14d、21d、28d组。治疗组采用机械推拿、对照治疗组采用大鼠臀大肌注射NGF进行治疗;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养不予治疗。分别对大鼠进行步态观察、抓地实验和肢体直径的测量,以及大鼠右侧臂丛神经离体电生理检测、下颌下腺免疫组化检测和光镜观察。原始模型组直接进行以上观察和检测,然后于治疗后第7d、14d、21d、28d依次进行以上的观察和检测,分别记录观察和检测的结果。结果:大鼠损伤侧肢体行为学观察相同时间点不同的治疗方法在7天、14天时(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相同治疗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P<0.05)都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机械推拿组与NGF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相比在7天、14天时(P<0.025)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机械推拿在促进大鼠损伤侧肢体行为学恢复上早期较其他组偏好。肢体差率各分组及各时间点间有统计学意义,机械推拿组在治疗结束时与模型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机械推拿在防治肌萎缩上的有效性。损伤侧大鼠臂丛神经动作电位在不同的时间点及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上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后机械推拿组与其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机械推拿组在促进损伤侧神经动作电位恢复上的有效性。损伤侧大鼠臂丛神经传导速度不同时间点间存在差异,机械推拿组随时间推移有一定恢复。大鼠下颌下腺NGF平均灰度指数不同分组、不同时间点及时间与分组间的交互作用都有统计学意义,机械推拿组随时间推移有所升高,在14天到达顶峰,之后有所下降。结论:机械推拿治疗大鼠颈神经根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该实验为以后的推拿基础实验研究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同时为证实临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