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公斤级复合材料太阳能无人机结构设计与分析

来源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ai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有限元法基本原理及其在无人机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根据《飞机设计手册》等文献资料,确定了四十公斤级复合材料太阳能无人机总体设计方案,计算了主要性能参数。根据无人机设计要求,选配了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确定了机体结构方案及各构件尺寸,建立了机翼、平尾、垂尾、机身、吊舱及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等结构的三维模型,完成了全机结构虚拟装配。选用SW100A-100a高强度双向玻璃纤维布/164环氧树脂和T-300 3k双向碳纤维平纹机织物/164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作为机体结构主要材料。选择美国Konarka公司生产的KT200薄膜太阳能电池为无人机太阳能发电装置。建立了全机结构有限元模型,采用最大应力强度准则,对机体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所选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强度进行了校核。为保证机体结构稳定性,对机翼蒙皮的铺层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方案比初始铺层方案增重约12.3%。分析了无人机的固有振动特性以及特定冲击载荷下的瞬态响应,结果表明无人机翼尖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速度及加速度在约1秒内回复为0,位移亦在1秒内收敛到静载状态(2.6mm)。设计、加工了无人机机翼、平尾、垂尾木质模具,并采用手工湿法/真空加压常温固化成型工艺试制了无人机外侧翼段。对试制翼段进行了静力加载实验,基于实验数据对机翼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有限元模型的翼尖位移实测值与仿真计算值误差在±15%以内,应变实测值与仿真计算值误差在±25%以内,考虑湿法工艺的分散性,机翼结构有限元模型基本满足工程估算要求。对修正了材料参数的全机结构数值模型进行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
其他文献
针对无人直升机在侧风环境中飞行时,因侧滑造成航迹控制精度下降,以及协调转弯时滚转角过大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分析了侧滑法和侧航法两种抗侧风控制策略。针对侧滑法的不足以及常规侧航法在无人直升机上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侧向过载补偿的侧航抗侧风控制策略,设计了横航向的抗侧风控制律,并进行了数字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和消除侧滑,适用于无人直升机的抗侧风飞行控制。
近年来,伴随着空中交通流量日益增长,空域当中运行的飞机种类和交通混合度大幅增加,航路飞行阶段因尾流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确定航路阶段尾流间隔的安全性,有必要对航路阶段尾流遭遇风险进行评估。本文围绕尾流生成、演化及尾流遭遇响应问题,对飞机航路阶段运行时尾流遭遇风险进行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首先,研究尾流生成及耗散特性。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数学模型对飞机尾流的生成及演化特性进行研究,并对
目的 探讨茯苓多糖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通路调节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造模、不给药)、模型组(造模、不给药)、二甲双胍组(造模,200 mg/kg)和茯苓多糖低、中、高剂量组(造模,100、200、400 mg/kg),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
太阳能无人机总体设计相比其他飞行器的显著特点为需以能量收支平衡为中心开展工作,要求在系统层面上进行顶层分析,多学科多功能一体化优化设计,实现分系统指标能力极致化提升。针对此,结合世界上典型的太阳能无人机技术特点和工程研制经验,分析了太阳能无人机总体设计中的相关技术要点,采用数学仿真的方式定量和定性分析了太阳辐照影响、系统能耗影响、航迹设计影响、飞行性能计算等方面的内容,得出了相关总体设计理论和所应
学位
机翼作为飞机的关键结构,对整个飞机全航程的飞行质量与安全性能具有重大影响。机翼静强度试验是检验飞机结构强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一项重要测试方式,也是飞机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飞机机翼的静强度试验,分别从复合材料机翼、机翼随动加载技术和结构虚拟试验三个角度,阐述了国内外在复合材料、静强度试验及加载系统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总结了机翼承载能力在飞机研制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我国未来机翼强度验
近年来,美国AERA-I公司研制的空中发射管式综合无人系统“阿尔提乌斯”陆续依托直升机、察打一体无人机和高速隐身无人作战飞机等平台开展试射试飞任务,体现出小型化、低成本、长航时、多用途、集群控制的空射无人机发展方向。本文首先系统调研了“阿尔提乌斯”的研制历程、型号特点与技术参数;其次,对该型无人机基于不同搭载平台和不同应用场景的多个集成演示任务进行系统分析;最后,针对制约该型无人机装备应用的若干关
飞机结构疲劳试验是型号取证、立项乃至运营的一种试验手段。全尺寸飞机结构疲劳试验更是一项庞大的试验体系和工程,如何准确地施加飞机各部段载荷,是模拟飞机真实受载的关键。全尺寸飞机存在考核部位多、载荷种类多且复杂多变、机体部分部段空间有限、试验加载设备难以安装等因素,往往需要将试验载荷简化处理,在有限的加载作动筒下,尽可能真实地施加飞机的真实受载。因此,在疲劳试验载荷处理中,需要选取某些特定的控制剖面,
由于先进的民用运输类飞机结构重量占比越来越小,飞机表现出更高的柔性,采用传统刚体模型假设研究飞机的飞行控制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考虑机翼的大变形运动,采用基于应变的非线性梁模型建立结构动力学与传统刚体飞行动力学耦合模型,利用等效方法获得与刚体模型等效的刚弹耦合飞机气动参数,通过仿真对比了传统刚体模型和刚弹耦合模型在飞机副翼上的响应和垂直阵风响应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副翼偏转时刚弹耦合模型副翼舵效率比刚
为了对以螺旋桨为动力的涡桨飞机进行旋转颤振分析,利用NASTRAN软件研究螺旋桨-发动机-支持结构的颤振稳定性以及其对全机颤振结果的影响,得出螺旋桨和发动机因素并没有明显的改变飞机主要颤振型态,在一些状态中螺旋桨和发动机因素抑制了小阻尼颤振;同时分析出螺旋桨和发动机各种失效与不利情况对颤振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确定合适的螺旋桨-发动机-支持结构的设计参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