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尔哈特的价值观转变理论—批评与辩护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816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格尔哈特的价值观转变理论是当今政治文化领域的经典研究,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存已经不成问题,这就使人们的优先价值观发生了转变,年老一代和年轻一代之间的优先价值观出现明显差异,前者更加注重生存安全和物质条件,而后者更加强调生活质量,即由“物质主义”价值观逐渐转变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而这种转变是由代际更替逐步完成的。英格尔哈特的价值观转变理论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起初,他把这种优先价值观的差异称作“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开始将其称作“生存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以及“自我表现价值观”,他发现这种价值观转变只是一场更为广泛的文化转型的一部分,他将这种文化转型称作后现代主义。英格尔哈特的价值观转变理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批评和质疑。如克拉克和达特等人质疑这种价值观转变是否真的发生,他们认为只是研究方法的问题才导致英格尔哈特得出了价值观转变理论;杜赫和泰勒等人质疑了英格尔哈特所说的引起价值观转变的原因,他们不认为是经济因素导致价值观转型,也不认同社会化早期的经济状况决定人的价值观倾向的理论,他们认为教育以及调查期间的经济状况显著影响人们的优先价值观;弗拉纳根等人批评物质主义/后物质主义理论并没有抓住西方价值观转变的关键,因而是无效的,他们认为更应该把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区分为“传统价值观”和“自由价值观”;此外,英格尔哈特的测量方法也引起了不少质疑,如比恩和帕帕达克斯等人就排位法和评分法的问题进行了大量讨论,他们认为,排位法不适用于研究价值观优先理论;而戴维斯则质疑了英格尔哈特的12条目设置问题,他认为,英格尔哈特没有把失业率加入到调查条目中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对于价值观转变的影响,杰克曼和米勒、萨维奇等人认为,英格尔哈特夸大了政治文化的作用,没有制度的协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不会自动导致民主的诞生和稳固。最后,我将对这些批评和辩护做出一点评析。我认为,价值观转变的确正在发生,但其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上海中心城机动车新增额度拍卖一直有着争议。随着拍卖价格的不断提高,出现了经纪公司和一批“黄牛”。于是,管理部门出台新政,遏制炒作。看来争议还会有,所不同的是不会在要不要
一、空调要及时清洗夏天空调都处于高负荷运转,而且夏天雨水较多,汽车经常会走一些涉水路面,致使空调冷凝器下部沾染上许多泥沙,时间久了就会使冷凝器发生锈蚀,从而缩短空调的使用
利用重庆地区34个常规气象站的30年(1971-2000年)日平均风速资料和一个高山站—金佛山站的23(1971-1993年)年日平均风速资料,初步分析了重庆地区风资源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从
非线性光学是光学的一个中要的分支,而光学双稳态是非线性光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有很多对双稳态具体的应用。对于在微环谐振腔中研究光学双稳态中的研究却很少,然而微环谐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向2013年9月27日在上海召开的"2013年沪港科技合作研讨会"共提交了6篇论文。经专家评审,仅《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位置服务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一文在会上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