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庆外围探区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低渗透、低丰度、低产能的“三低”特点,绝大多数储层须压裂改造才有可能获得工业油气流,但在一些区块,增产效果仍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因此,开展水力压裂裂缝识别及评价方法研究,明确现今储层状况下的裂缝真实的形态与参数是十分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根据测试的结果,针对实际与理论的差别,调整水力压裂设计的原则,保证压裂模型计算出的裂缝参数与实际裂缝参数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在进一步提高压裂设计方案针对性的同时,减少压裂投入,提高压裂改造效果。本文进行了如下工作:1.形成了水力压裂裂缝形态、方位、几何尺寸定量判定方法。裂缝的形态、方位和裂缝长度可以采用人工电位法测试,裂缝高度可采用压后密闭井温及X-MAC测试,并结合三维压裂模拟器给出合理定量结果。2.针对泥岩对水力裂缝高度的控制作用,制定了应力辅助岩性的裂缝高度控制设计原则,经过超过200井(层)压裂现场实际验证,原则制定准确、有效;3.通过室内火山岩岩石力学测试和裂缝形态现场测试,证实了火山岩水力压裂裂缝延伸仍受两个水平主应力控制,现在应用的以弹性、断裂力学为基础的三维压裂模型适应火山岩压裂设计计算;火山岩孔隙、天然裂缝较发育,钻井造成应力集中,导致火山岩水力裂缝易在近井地带发生复杂问题,而远端水力裂缝延伸与砂岩较为相似,上述研究结论可有效指导了火山岩的压裂设计、测试诊断与现场施工控制工艺的研究和定型。4.砂泥岩薄互层实施应力辅助岩性裂缝高度控制的设计原则后,砂泥岩薄互层分层压裂比例由39.9%提高到79.5%,裂缝有效支撑大幅度提高;火山岩压裂设计实施压裂原则后,现场测试证实,火山岩裂缝长度设计值与测试实际值符合率为86.2%;项目研究应用了火山岩压裂三维模拟优化及裂缝控制系列技术现场试验8口井,压后出水率低于10.0%,可在今后火山岩勘探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