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价格竞争博弈模型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商务零售业的急剧发展,网上零售商的数目不断增长,电子商务零售业颠覆了传统商务实体店的商业形式,电子商务零售业和传统零售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价格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它与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直接相关。因此,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商需要制定合适的商品定价策略以保证自身的竞争优势。  本文对国内外两类零售商价格竞争问题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与本文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概述,并且对电子商务市场和传统商务市场进行分析。通过理论与现实环境的分析,构建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商价格竞争的基础博弈模型,并且在基础模型上,进一步对基础模型进行改进。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基础模型中为了方便得出两种渠道消费者数量,分为θe≥θt和θe<θt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但是在实际博弈过程中,两种渠道零售商不断调整自身商品价格,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保证之前的条件依然满足,如果要严格满足条件,那很容易造成博弈的终止,因此本文使用MATLAB程序选择语句对该种情况进行改进,MATLAB程序自动根据两种渠道商品定价判断商品所属的情况进行跳转。其次是对商品的成本进行改进,由于两种零售商渠道成本相差大,因此单位商品分摊的渠道成本不同,并且单位商品分摊的渠道成本与商品销量有关,当渠道成本总额不变,商品的销量越大时,单位商品分摊的渠道成本越小,基于以上考虑,对单位商品的成本进行改进。最后,对消费者的分布进行改进,基础模型中为了方便计算两种渠道博弈竞争的最优定价,假设消费者及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服从均匀分布,意味着对商品评价特别好和评价特别差,以及对商品评价一般的消费者数量相等,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现实生活中对商品评价一般的消费者最多,而对商品评价特别好和特别差的消费者偏少,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情况,因此本文认为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分布应符合高斯分布更加合理。  建立的基础模型以及改进后的模型都仅仅是理论模型,为了进一步对模型进行验证,本文通过对现实电子商务市场以及传统市场相关价格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对两种渠道价格竞争博弈模型进行实证。首先对网络普及率与零售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例验证。其次,对商品价格的离散程度进行验证,并且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商加入电子商务零售业,出现了同时经营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多渠道经营零售商,因此我们在对博弈模型进行价格离散程度实例验证时,考虑多渠道经营零售商的价格。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论θe、θt的大小关系如何,只要利润函数是关于定价的凸函数,就一定存在博弈均衡解;第二,电子商务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按照各自利益得到的利润和小于二者合作得到的总利润,但这种情况对消费者是有利的;第三,由于传统零售商的价格变动成本大于电子商务零售商,传统零售商的价格变化具有显著的滞后性;第四,随着电子商务实施程度的不断加深,电子商务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降低其最优定价,并且传统零售商的降价速率大于电子商务零售商。
其他文献
由于金融风险的本质特性是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因此波动性的估计与预测便成为了风险度量的关键问题。1982年Engle提出的ARCH模型及1986年Bollerslev提出的GARCH模型后出现了大
为消除块状光学玻璃型电流传感器中反射相移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折射率呈梯度分布的环形磁光玻璃传感头结构。该环形磁光玻璃的内外两侧均为折射率渐变层,中间为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