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民财富快速增长,居民尤其是高净值客户已经不满足之前的简单投资需求,而希望实现财富的有效保值增值。私募基金,作为国外比较成熟的资产管理和资产配置手段,也逐步进入投资者的视野。近年来,私募基金发展迅猛,野蛮生长下给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14年,备案制实施,这是私募行业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私募基金从此纳入监管,也为私募基金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长远发展基础。私募基金属于资产管理行业,国外称之为“对冲基金”。马拉比概括了对冲基金的四大特征:私募、业绩提成、对冲、杠杆。私募意味着和公募相对,而在中国,则意味着仅针对合格投资者进行募集,不能通过公开媒体如电视、微信等进行宣传。业绩提成则清晰描述了对冲基金的商业模式,通过替客户管理资产而分享获得的收益。对冲则表明了对冲基金对风险的管理,而风险的管理随着近代投资管理理论的发展也逐渐从学术界进入了投资界。杠杠则意味着对冲基金对收益的管理,虽然不时被误用,也是对冲基金不时被诟病的地方,但无疑,正是杠杆的使用成就了不少伟大的对冲基金,虽毁掉的也不少。众所周知,私募基金的主要活动是投资。近代投资理论,尤其是Markowitz开创投资组合管理的先河,将投资理论带进了新的高度。之后William Sharpe进一步发展了Markowitz的投资组合原理,对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了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也就是著名的CAPM。而Eugene Fama的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即有效市场假说,则直到现在仍是投资界的争论热点所在。无数的投资经理努力挑战EMH,想证明自己能战胜市场,但讽刺的是:80%的投资经理战胜不了指数。EMH最终成就指数基金的爆炸性增长。近代另外一个重要的投资理论是行为金融学,向经典投资学的“理性”假设发起了挑战。近年中国私募基金发展迅猛,野蛮生长呼唤监管规范化。国家近几年也在快速的打法律“补丁”,持续的推进行业规范化、法制化发展。行业也逐步体现出强者恒强的特征,集中度在向头部公司靠拢。同时,中国资产管理的巨大蛋糕也吸引了众多国际资管巨头。中国私募基金已经直面国际竞争。C公司深处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大潮。而对于C公司而言,面对投资者对私募基金财富管理的需求,如何优化当前私募基金运营模式也就成为了其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C公司起步相对较晚,而且规模不大,尤其现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内部也好,外部环境也好,都在不断的变化调整中,C公司在发展中面临极大的挑战,迫切需要突破各类困难与阻力,快速成长起来,为更多的高净值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资产管理服务。作为一个初创型的阳光私募公司,多年发展后,C公司面临着市场各片区各自为政,缺乏协同、渠道单一、销售靠“关系”,投资疲于追逐投资热点、错失重大投资机会、核心竞争力缺失,行政中后台臃肿低效、队伍稳定性欠缺等问题。为解决当前问题,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客户及员工满意度,C公司需要在不确定市场环境下改进其运营模式。对投资、市场、行政层面进行改进设计需要遵循充分借鉴原则、因地制宜原则、重点突出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有效保障原则。同时为了确保设计得到有效实施,需要从投研体系、风控体系、企业文化、激励体系、客服体系等层面深入思考C公司运营模式的实施保障。此次研究不仅理清了C公司当前运营模式存在的核心问题,并通过改进优化得以适应未来公司发展需要,也为本行业同业公司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最后,本文对未来研究做了简单展望并对本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