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组织解剖学和光行为学方法分别研究了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成虫复眼外部形态、内部显微结构和趋光行为反应,研究结果如下:1.二点委夜蛾成虫复眼为半球形,两眼排列略微呈倒“八”字形。雌蛾复眼小眼数约2800个,雄蛾复眼小眼数约3600个。小眼紧密排列似蜂巢,各小眼面微凸,呈六边形,雌蛾复眼的腹部区、背部区和雄蛾复眼的中心区、背部区的小眼多为不规则多边形。小眼之间着生刺状感觉毛,分布不规律,长短不一。2.二点委夜蛾的小眼结构组成如下:角膜、晶锥细胞、晶锥、小网膜细胞柱、视杆、气管、基细胞、基膜及包围小眼的2个初级虹膜色素细胞和6个次级虹膜色素细胞。不同明暗适应条件下,其复眼显微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暗适应时,次级虹膜色素颗粒分布于晶锥近端至小网膜细胞柱远端;明适应时,次级虹膜色素颗粒扩散至小网膜细胞柱近端,分布于晶锥与视杆之间。在同一明暗条件下,雌、雄成虫复眼显微结构未见明显差异。3.光谱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趋光行为有较大影响。在340nm-605nm波谱范围内成虫的趋光率均较高(≥56.00%)。雌成虫趋性较强的区域分别在紫外区的360nm、绿光区的524nm和562nm、蓝光区的440nm及橙红光区的605nm处,趋光率分别为75.00%、72.50%、72.50%、72.00%和71.50%;雄成虫趋性较强的区域分别在紫外区的360nm和380nm、蓝光区的440nm、绿光区的498nm及橙红光区的605nm处,趋光率分别为73.00%、71.00%、71.50%、70.00%和69.00%。性别对其光谱行为反应略显差异,表现在蓝光区的483nm处,雄成虫的趋光率明显高于雌成虫且差异显著,其它光区,雌雄虫间趋光率、避光率无显著差异。二点委夜蛾雌雄成虫的避光率均低,在4.00%以下。4.光强度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趋光行为有一定影响。在一定光强度范围(Log I=4.5-0.0)内,二点委夜蛾雌雄成虫对不同强度的光源刺激均表现出明显的趋光性,但又有所差异。在复合白光刺激下,趋光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在相对光强较高(Log I=0.5-0.0)时,其趋光率下降。在360nm光刺激下,相对光强较低(Log I=4.5-2.0)时,趋光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升高,Log I=2.0时趋光率达最高,之后趋光率则随光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在440nm、524nm、498nm及605nm光刺激下,二点委夜蛾在相对光强较低时趋光率较高,且随光强的增加而下降。性别对其光强度行为反应的影响较大,雄成虫的趋光性明显强于雌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