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普通话唇形协同发音及可视语音感知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ha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汉语普通话的二维唇形录像和三维唇形运动捕获数据,分别从言语产生、言语感知和言语工程这三个方面研究唇形变化与语音之间的关系。  研究工作具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在言语产生领域,对汉语普通话唇形的协同发音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协同发音是言语产生中的普遍现象,是研究言语产生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汉语普通话中具有语言学意义的圆唇特征的分析,本文提出使用内外唇宽度之和来定义汉语普通话的圆唇可以更好的表示圆唇动作的动态过程。讨论了语言学意义层面的圆唇特征在汉语普通话音节内与音节间的协同发音。研究结果表明在音节内,CV和VV音段内都为逆向协同发音,VN音段内为顺向协同发音。在音节之间,唇形的协同发音符合逆向协同发音的特征前展模型。  二、在言语感知领域,使用听辨感知实验对汉语普通话系统地进行了McGurk效应研究;在听辨感知实验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利用一致性判断实验提取汉语普通话动态视位的方法,并对汉语普通话元辅音的动态视位进行分类。指出工程上常用的术语“静态视位”是根据唇形聚类所得,但并无证据表明人脑通过“静态视位”感知发音动作,而通过感知实验得到的动态视位能够反映人脑对发音动作的感知。  听辨感知实验的结果表明可视语音的语音成份和视频成份的声调不同对听觉感知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声调的变化主要是由声带振动频变化造成,声带运动状态变化对唇形动作并不产生影响;语速不同时则会对听觉感知有细微的影响,这是因为语速的加快会改变发音动作的幅度;元音不一致时视觉不会影响听觉感知;辅音不同时视觉感知对听觉感知有着较明显的影响。当可视语音样本的语音成份中辅音的发音部位分别为双唇、唇齿和其它辅音时,视觉感知对听觉感知的影响强度逐渐变弱。当可视语音样本的视频成份中带有唇音特征时,视觉感知对听觉感知影响大于非唇音特征的可视语音样本。  本文提出利用听辨感知实验以及一致性判断实验提取动态视位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汉语普通话元音的动态视位可以分为8类,辅音的动态视位可以分为19类。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得出汉语普通话动态视位与音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本文提取二维唇形录像的11个唇形参数建立二维唇模型,提取11个三维唇形标志点的坐标建立三维唇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利用408个单音节汉字的唇形参数,使用参数合成法分别合成二维及三维可视语音样本。  此外,在唇形研究的过程中,本研究分别建立了二维唇形及三维唇形数据处理分析平台,提供了各种唇形参数以及下颌参数的计算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便利。本研究对一位受过播音训练的发音人的发音录像进行唇形标注,建立了一个包含408个汉语普通话单音节唇形内外轮廓线的二维唇形参数库。通过对三维唇形数据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实际可行性的计算上下唇相对凸度的方法,并将其用于区分圆唇元音和非圆唇元音的研究。  综上所述,本文从多个领域对唇形变化与语音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索,研究结果可以服务于可视语音合成以及普通话辅助教育等方面。
其他文献
汉语、韩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但是它们所表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却有着许多共同点。由于韩国曾经受到中国古代汉字文化的影响,在古代颜色词汇运用方面和中国是大同小异的,
词语之间的搭配会受到语义、语法、语言习惯的制约。词语搭配是词语间的互相选择,是语法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超常搭配是词语搭配研究的一个分支。对超常搭配的研究,前人时
文章对葛南直流输电系统1997年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列举了1997年直流系统中出现的较大设备事故,提出了一些反事故措施以及建议.
谚语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文化现象,几乎在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都存在着谚语这种语言形式。谚语同样是蒙语和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蒙两国的交往沟通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留学
文章简述从分组交换、帧中继(FR)到异步转移模式(ATM)技术.由于ATM实时性好,时延短,因此适用于电力系统通信.
唐末五代,在整个文坛一度凋零之时,词这一新兴文体能够得以绽放,背后必然有深刻的原因。尤其西蜀词,奠定了“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的基本格局,可称后来词派的滥觞。研究
期刊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客户/服务器的绝缘诊断及管理专家系统。该系统以WindowsNT为平台,采用Client/Serv-er网络结构,在服务器端由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统一管理数据库,并利用开放的数据库连接(ODBC)和Vi-sualFoxPro3.0开发客户端应用
40年代,穆旦研究者指出穆旦的胜利在于他对现代主义的学习和借鉴,对古典中国的拒绝和彻底的无知,随着研究的深入,80年代,有评论者指出他“将西欧的现代主义,同中国的现实和中
【目的】明确新疆小麦材料中慢锈基因Lr34/Yr18、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及Rht8基因的等位变异组成和分布,以帮助小麦育种者进行慢病性品种选育和株高改良奠定基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