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之一,在公司财务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是其理财行为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起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利政策逐渐成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伴随着各种理论的建立,人们对于股利政策有了深入的认识。然而,从国内到国外,虽有大量的文献存在,但对于股利政策却没有结论,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股利之迷”仍然存在。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里蓬勃发展,走完了相当于西方证券市场相当于百年的历程。在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我们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比较混乱。一方面是许多公司派发高额红利,甚至是超能力派现。另一方面是一些公司股利支付率极低。尽管公司当年收益很高,而且现金流充足,公司也选择不发现金或者发放很少的现金股利。同时,上市公司公司的股利政策也缺乏连续性。比如承德露露(股票代码为000848)2001年的现金股利为每股0.66元,共分配股利17110.5万元。而公司本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仅为7826.1万元,只占分配总额的45.7%,其分配的现金股利主要来源于期初未分配利润。承德露露从1999到2000年的分配方案一直是不分配、不转增,积累的未分配利润已经高达12486.9万元。华天酒店(000428)(现更名为G华天)也是如此。1999、2000年公司不分配、不转增。2001年的股利分配率却高达139.86%。由此可以看出,公司股利分配随意性大,要么就不分配,要么就一次分个够。而有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大举派发现金股利,另一方面又增发股票,配股。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
股利分配既关系到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公司的长远发展。同时,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还有着极强的关联效应和经济后果,股利的公布常常会带来证券市场行情的波动,因此,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股利分配的规范与否不仅是上市公司的内部问题,他也关系到整个证券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股利政策的研究和股利分配的监管,对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促进上市公司的科学管理以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介绍股利及股利支付形式入手,分析了股利政策和相关理论并总结了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在对比了中西方股利政策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股利政策不规范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本文从代理成本视角,通过对代理成本表现形式要素作较系统的探索,来研究影响现金股利以及股利政策的代理成本指标。最后,针对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提出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建议。
二、主要内容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关于股利及股利政策的相关理论文章首先解释了股利的概念,分析了股利的具体支付形式,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股票回购以及我国特有的公积金转增资本和配股。其次,文章解释了股利政策的概念,并阐述了四种股利政策的概念,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接着,按时间顺序分析了股利政策相关理论,包括在手之鸟理论,MM股利无关论,税收差异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和代理理论。在分析股利理论的基础之上,讨论了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包括法律,契约,公司管理及股东等方面。
第二章,股利政策实践本文对国外以及我国股利政策实践进行了对比。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以现金股利为主,大多数公司都采用稳定的股利发放政策。税收对于股利政策影响较为明显,而股利政策本身作为上市公司传递信号的一种工具,对于公司的股价也有一定影响。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践却呈现出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形式多样,股利分配的同时还伴随着股本扩张。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虽然近年来有所增加,但是现金股利的支付率较低,现金股利不稳定。此外,我国公司股利分配行为受政策影响较大。针对这种差异,论文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特有的股权结构和现有的资本市场制度环境。
第三章,针对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都有很多。学者从多个层次对股利政策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综述了关于股利政策方面的研究,对代理及代理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关于代理理论的研究。然后从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出发,将管理层持股,管理费用率等九个指标作为代理成本的衡量,通过构建代理成本的指标计量体系,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了代理成本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概率的影响。通过模型得知,管理层持股、管理费用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对现金股利的发放有显著影响;而股份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以及股权制横度对于现金股利发放概率的影响不够显著。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第四章,根据前文结论,提出建议。根据实证结论,在论文的第四章提出了关于改善股利政策的建议。包括完善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赋予管理层一定的股权,缓和代理冲突;加快股份全流通改革,改变股权分置的局面;在公司内部外部建立制衡机制,包括在内部建立股东股权委托投票制度,在外部健全法制体系建设,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做好各项导向性工作,加强制度的建设。
三、论文贡献学术界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已经很多,本文试图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尝试在以下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1、通过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股利政策的实践,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并剖析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复杂的股权结构以及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为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提供了思路。
2、对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并重点分析了代理成本方面的股利政策的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代理成本计量不完善,不统一的局面,本文通过收集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对代理成本表现形式要素作较系统的探索,以利于更全面地研究现金股利以及股利政策影响的代理成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