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氧化铝陶瓷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陶瓷材料,因其性能优异而备受关注,常被用在建筑材料、耐热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等方面。要想在无压条件下制备得到致密的氧化铝陶瓷,通常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烧结,但是高温烧结会使晶粒发生迅速长大,使得制备得到的烧结体显微组织不均匀,不利于Al2O3陶瓷的综合力学性能,因此我们期望添加一种烧结助剂来抑制Al2O3晶粒长大,同时改善其显微组织,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已有研究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铝陶瓷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陶瓷材料,因其性能优异而备受关注,常被用在建筑材料、耐热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等方面。要想在无压条件下制备得到致密的氧化铝陶瓷,通常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烧结,但是高温烧结会使晶粒发生迅速长大,使得制备得到的烧结体显微组织不均匀,不利于Al2O3陶瓷的综合力学性能,因此我们期望添加一种烧结助剂来抑制Al2O3晶粒长大,同时改善其显微组织,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已有研究结果表明La2O3能够有效地抑制Al2O3晶粒长大,改善烧结体的显微组织。但是,由于高质量α-Al2O3纳米颗粒制备异常困难,所以当前大多数工作主要研究的是La2O3对微米级/亚微米级α-Al2O3颗粒烧结行为的影响,且最终获得的烧结体的晶粒尺寸通常都在微米尺度。迄今为止,还没有报道过La2O3对纳米级α-Al2O3颗粒烧结行为的影响,同时也没有获得过晶粒尺寸小于150 nm的La2O3掺杂的致密Al2O3陶瓷。因此,研究La2O3掺杂的α-Al2O3纳米颗粒的烧结行为,获得晶粒尺寸细小的La2O3掺杂的致密Al2O3陶瓷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论文中,首先通过添加适量α-Al2O3晶种,利用沉淀法在较低的相变温度下制备了初级颗粒尺寸介于纳米尺度的Al2O3团聚体,然后通过机械球磨—盐酸腐蚀—分级聚沉分离获得了分散、细小、等轴的α-Al2O3纳米颗粒。利用获得的高质量α-Al2O3纳米颗粒为原料,探索了La2O3掺杂的α-Al2O3纳米颗粒的烧结行为,并采用两步烧结法制备得到了具有不同平均晶粒尺寸的La2O3掺杂的Al2O3纳米晶陶瓷,同时也对其显微硬度和断裂韧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平均颗粒尺寸为150 nm的α-Al2O3为晶种,通过直接沉淀法在较低的相变温度1050℃下获得了初级颗粒尺寸在纳米尺度的α-Al2O3团聚体。然后通过机械球磨,在消除硬团聚体的过程中同时使得初级颗粒发生细化,最后通过盐酸腐蚀和分级聚沉分离获得了分散、等轴、平均颗粒尺寸分别为5.0 nm和8.4nm的α-Al2O3纳米颗粒。此外,也对晶种尺寸对于降低α-Al2O3相变温度的效果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颗粒尺寸越小的α-Al2O3晶种更能有效地降低α-Al2O3的成核势垒,促进α-Al2O3的成核,从而降低α-Al2O3相变温度。较低的相变温度能够避免α-Al2O3的过度长大,使得最终得到的高质量α-Al2O3纳米颗粒具有产量高的优点。(2)以La2O3作为烧结助剂来制备La2O3掺杂的Al2O3纳米晶陶瓷。利用(1)中获得的平均颗粒尺寸为5.0 nm的α-Al2O3纳米颗粒为原料,将其添加到La(NO3)3盐溶液中,通过室温搅拌与干燥,获得La掺杂的α-Al2O3纳米粉体,然后通过干压成型得到生坯。由于吸附在α-Al2O3纳米颗粒表面的La(NO3)3在800℃下就可完全分解为La2O3,因此烧结后可以获得La2O3掺杂的Al2O3烧结体。通过一步不保温烧结实验研究了掺杂0.1 wt%La2O3的α-Al2O3纳米颗粒的烧结行为,发现La2O3具有明显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然后,通过无压两步烧结法,成功制备得到了La2O3掺杂的Al2O3纳米晶陶瓷:在T1=1250℃,T2=1225℃保温40 h的烧结参数下制备得到平均晶粒尺寸为65 nm,相对密度为98.2%的La2O3掺杂的Al2O3纳米晶陶瓷;在T1=1350℃,T2=1300℃保温20 h的条件下制备得到平均晶粒尺寸为136 nm,相对密度为99.3%的La2O3掺杂的Al2O3陶瓷。最后,对不同晶粒尺寸的La2O3掺杂的Al2O3陶瓷进行了维氏显微硬度测试。通过显微硬度测试的压痕裂纹长度,计算发现平均晶粒尺寸为136 nm的La2O3掺杂的致密Al2O3陶瓷的断裂韧性高达5.04±0.32 MPa·m1/2,较于平均晶粒尺寸为130 nm未掺杂La2O3的Al2O3陶瓷的断裂韧性2.96±0.21 MPa·m1/2,其断裂韧性提高了7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21年8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11家医疗中心确诊的207例CD5+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患者的病理特征,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CD5+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07例患者中男102例,女105例,中位年龄61(24~90)岁,5
微塑料来源广泛,老化后其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明显改变,表现出与原生微塑料不同的行为特征,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风险。该文概述了老化微塑料的来源及老化特征,综述了关于微塑料老化对其在环境中的吸附行为及光敏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微塑料老化后表面形貌、官能团、结晶度的改变会影响其比表面积、内部高分子链排列、润湿性、表面电荷、与污染物间的静电相互作用等,进而影响其对环境中有机物、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同时,微塑料
多相芬顿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相比经典芬顿反应,多相芬顿反应具有可循环利用、pH响应范围宽、不产生铁泥,以及易于固液分离等优点。但多相芬顿催化体系存在中性条件下活性低、催化剂稳定性差以及过氧化氢利用率低等瓶颈。为解决上述瓶颈,优异的多相芬顿催化剂通过多活性中心和多种技术共同耦合,增强催化活性。为进一步拓展芬顿技术的应用范围,芬顿反应研究需从几个方面展开:提高pH适用范围,提升催
分别以 TaCl5和 ZrCl4为钽源和锆源,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溶剂热结合碳热还原法合成单相固溶陶瓷粉末 TaZr2.75C3.75(TZC)。通过热力学和原子尺寸效应值计算分析碳热还原法合成 TaZr2.75C3.75粉末的可行性,研究乙酰丙酮含量、金属原子浓度以及溶剂种类等工艺参数对粉末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溶剂热结合碳热还原反应,1 700 ℃可制备晶粒尺寸为纳米
学校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主阵地,在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被赋予了重大使命。基于对全国9省(自治区、直辖市)113县调研数据的分析,探讨我国中小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有效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西部学校、县镇与农村学校的家长认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有效性更高;家长层面、学校层面、上级行政部门层面的因素均对家校合作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家长层面的因素影响最大。建议进一步明确学校职责,充
<正>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指标、建设方法及结构都亟待创新与完善。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的印发,将产教融合和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列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板块。立足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形成复合型的师资队伍结构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性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就系统性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向、
全无机Cs Pb X3(X=I,Br,Cl)钙钛矿纳米晶体(PNC)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PNC异质结构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的异质结构,可表现出优于单纯PNC的性能。例如,异质结构可有效地限制或运输光生载流子从一种材料到另一种材料,两种材料可共享电学和光学特性。虽然异质结构已经在金属和硫族半导体纳米晶体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关于钙钛矿纳米
针对主成分多光谱降维算法得到的低维空间没有色度意义、不能很好地与目前主流的色彩管理系统兼容的问题,本研究提出根据色度学公式将高维光谱降维到三维XYZ空间,利用二阶多项式回归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PCA)实现三维XYZ空间到高维光谱的转换。并以自然颜色系统(NCS)、孟塞尔颜色系统(Munsell)和2张多光谱图像作为测试样本比较PR-PCA和经典PCA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经典PCA,基于
<正>教育学科学化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教育学理论发展和追求的重要目标。笔者在开展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516)过程中,深入阅读了项贤明教授所著的《教育学的逻辑:探寻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路径》一书。该书系统阐述了教育学科学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并对其科学化的可能性和基本路
目的 观察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奇偶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PSQI、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依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