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华北潮土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f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资源缺乏和环境破坏的矛盾日益突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课题这就使免耕技术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免耕具有省时、省力、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水分有效性等优点,成为近年来广受推广应用的农作方法。农业耕作措施的改变,使土壤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化,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土壤养分的储存库和各种微生物的生境。因此有必要加强耕作措施、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玉米-小麦轮作免耕与单季免耕定位试验平台,免耕与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平台,研究免耕和秸秆还田对潮土不同粒级团聚体的分布、有机碳含量、土壤酶活性、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以及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接种AM真菌和添加秸秆对团聚体形成的影响,以期为免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相应的微生物学依据。   比较不同土层深度和不同管理年限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与翻耕相比,免耕潮土>250μm粒级团聚体显著增加(p<0.05),50~2μm粒级团聚体显著减少(p<0.05),而同一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深度没有明显差异,不同管理年限也没有明显差异。与翻耕相比,免耕潮土50~2μm和<2μ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250μm和250~50μ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250μ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增加更为明显。与平台运行5季相比,平台运行8季后各处理<50μ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由翻耕改为免耕后,250~50μm粒级取代50~2μm粒级成为对土壤有机碳总量贡献最大的团聚体粒组。   对团聚体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免耕250~50μm和<2μm粒级团聚体细菌数量显著高于翻耕(p<0.05),团聚体细菌指纹图谱显示不同耕作方式下各粒级团聚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其中免耕>250μm粒级团聚体条带强度最高,并且存在一些特异性条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2μm和<2μm粒级团聚体下不同耕作方式细菌群落相似度较高。Biolog结果显示,免耕处理250~50μm和<2μm团聚体细菌碳代谢活性在整个培养时期低于翻耕处理,且免耕和翻耕不同粒级团聚体细菌碳代谢特征存在较大分异。   免耕对团聚体AM真菌种群丰度和群落结构产生存明显影响: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团聚体AM真菌数量趋于增加,其中>50μm粒级团聚体AM真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且免耕使团聚体AM真菌的群落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变化。系统发育树显示,团聚体AM真菌中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还有一些为原囊霉属(Archeaospora),并且不同粒级团聚体中都存在一些特有的AM真菌种属。易浸提球囊霉素(EEG)和总球囊霉素(TG)含量在团聚体中均呈“V”型分布,这与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非常相似。免耕处理250~50μm粒级团聚体中EEG和TG显著高于翻耕处理。   免耕50%秸秆还田和100%秸秆还田>250μm粒级团聚体相比翻耕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增加(p<0.05),其他粒级团聚体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免耕秸秆还田>250μm、250~50μm和<2μ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团聚体中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而翻耕秸秆还田团聚体中土壤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小。免耕秸秆还田各粒级团聚体易浸提球囊霉素和总球囊霉素均显著高于(p<0.05)无秸秆还田处理。Biolog结果显示,>250μm和50~2μm粒级团聚体免耕100%秸秆还田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接种AM真菌和添加秸秆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Glomus caledonium)后>250μm粒级团聚体显著增加,250~50μm粒级团聚体显著减少,而添加秸秆效果不明显。添加秸秆后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250~50μm粒级团聚体和<2μ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而接种AM真菌对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没有明显影响。接种AM真菌并添加秸秆后<2μm粒级团聚体球囊霉素含量显著增加,对总球囊霉素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由传统耕作改为免耕后,大粒级团聚体增加,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也相应增加,团聚体细菌群落多样性和AM真菌群落多样性提高;秸秆还田后使免耕团聚体中土壤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提高,球囊霉素含量增加;接种AM真菌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土壤结构。
其他文献
Nb3Sn因其良好的高场性能而成为高场磁体的首选超导材料。为了系统研究内锡法Nb3Sn超导线材的超导性能优化以及成相动力学,本研究选取了两种ITER型多芯线材,并设计制备了四种单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 TCE)为代表的大量有机氯代烃因不合理的使用、处理和处置进入环境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吸附工艺作为一套成熟可靠的工艺被广泛用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可以达到深度净化的目的(如<10μg/L);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
含铬废水毒性大,因此它的净化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多孔炭材料由于具有大比表面积、多孔隙率和含有官能团而成为含铬废水的优良净化剂。磁性炭材料可实现磁性分离,能有效地简化吸附后的分离过程,因此本文对鱼鳞基磁性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含六价铬水溶液的净化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鱼鳞多孔炭作为还原剂和载体成功地制备了鱼鳞基磁性多孔炭,用X射线衍射证明了所制备的鱼鳞基磁性多孔炭由零价铁和无定型炭组成,其中零价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领域迎来了一个技术革新及工艺提标改造的新发展阶段,但面临着低C/N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碳源紧缺的重大瓶颈。而改变剩余污泥产量大、处理处置技术水平低的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径流污染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近些年发展较快的城市,交通道路扩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道路径流污染问题。其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种道路径流中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并且因其具有致癌、致畸和
学位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制造行业的发展逐渐趋于多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此形势下,我国建筑企业获得了长效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注重引进先进
芬顿(Fenton)反应是当今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将其与BES相结合而形成生物电芬顿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这一结合体系具有许多优势,如可实现阳极和阴极同步处理废水,不需
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水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通常认为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如果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磷的浓度,就有可能控制富营养化的发生。青草沙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合作共赢的精神,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小组合作教学法应运而生,在对现阶段教育教学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