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容错编码与传输技术的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视频业务误码敏感度高并且有实时性要求,这与无线信道相对较窄的带宽和较高误码率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此,要在无线信道上开展视频业务,必须在保证视频编码压缩效率的同时,提高视频编码的容错性能。由于该问题极具挑战性,因此成为近年来通信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主流的DCT变换结合运动补偿的视频编码框架,论文从提高其容错性能入手,同时兼顾压缩效率和运算复杂度的要求,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为了抑制视频编码在空间方向的误码扩散,提出了针对变长熵编码的信源信道联合卷积编码算法。该算法借助系统卷积码的结构,在不增加编码开销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变长熵编码码流的逐比特的非等重保护,从而有效抑制了误码扩散。他人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通过增加冗余提高变长码本身的容错性能,和提高变长码译码算法的鲁棒性上。因此,该算法为解决变长码误码扩散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了克服视频编码在时间方向的误差扩散,提出了基于棋盘插值的多描述视频编码框架。在此框架内时间方向的误差扩散可以通过两个步骤得到有效的控制。第一步是通过增加冗余来降低可能出现的编解码器不匹配的程度,第二步是通过反馈来消除残余误差的积累效应。实验结果证实,在误比特率为1×10-4时,通过以上两个步骤,时间方向的误差扩散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另外,论文对图像遭遇误码之后的修复算法进行了重点研究,用于提高出错后重建图像的主观视觉效果。对于分块DCT编码,提出了一个基于掩模插值的图像块修复算法。考虑到人眼对于物体边缘信息比较敏感,该算法利用相邻图像块之间的相关性,对受损图像块的边缘位置与走向进行估计,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向进行插值修复。与运算复杂度相当的同类算法相比,该算法的修复图像质量无论在客观评价准则和主观评价准则上都有一定的提高。针对小波变换编码,论文提出了自适应DWT技术,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频子带丢失之后重建图像中物体边缘附近的波纹效应。最后,论文还研究了针对恶劣无线信道的链路层技术,包括自适应纠错与帧同步,并提出了基于最大后验概率的帧同步判决算法,大大提高了存在滑码时<WP=6>同步判决的可靠度,从而显著改善了链路层的吞吐率。这部分内容与前面的视频容错编码算法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高鲁棒性的无线视频传输解决方案。论文的部分成果已经应用于军工项目“多功能终端”之中,首次在军用无线综合业务数字网上实现了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多业务综合通信,能够在高误码信道上提供稳健可靠的通信质量。该设备已通过正样鉴定,开始投入生产。
其他文献
破伤风抗毒素(TAT)对预防和治疗破伤风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来说是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给人注射后能引起过敏反应。即使在脱敏过程中也可发生,因此要引起我
上海外滩截渗墙工程紧邻黄浦江,其有施工困难、工期紧张、常规方法效果差等特点。通过对比当前防渗、截渗处理方法,突出了新型硬切割咬合桩工法的优势,并对其在施工流程以及过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艾滋病的流行已经在世界上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脆弱人群,我国青少年性观念、
利用光信号进行信息传输及处理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光通信系统中,尤其是光子集成电路(PICs)中遇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消除系统中反射光对激光光源的影响。光路
[摘 要:面对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理想教学境界的追求。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它点燃了绚丽多彩的小学语文世界,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本文分析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与同行们共商榷。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
宪法学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合体。我们研究当代宪法学是为了科学地、全面地分析宪法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之中的作用,站在世界的高度上来看中国宪法学的发展,把中国宪法学与世界
文章选择公司管理最常见的“部门墙”问题入手,分析了“部门墙”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后果,创新地提出了“内部客户服务体系”,并详细地解释了其概念和在公司实施的准备工作,实施方
由于公立医院职能的多元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复杂性,对新医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评体系,学术界、卫生管理者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争论激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尚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