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的小说《海》表面上描写个人悲伤和回忆,实际上展现出爱尔兰社会中压抑的物理空间、异化的个体空间以及疏离的社会空间。小说通过主人公马克斯?莫顿的第一人称自述,以三条交错的叙事线索展开——马克斯在雪松度假屋与瓦瓦苏女士以及布朗特上校在一起的晚年生活;儿时在海滨胜地与格雷丝一家的交往和情感纠葛;以及对妻子安娜患病时期的回忆。班维尔通过个体的经历体验,指出个人异化和社会疏离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以及社会风气的消极影响。本论文以勒菲弗尔的空间理论及福柯的权利空间理论为理论依托,从物理空间、个体精神空间及社会空间三个层次探讨小说的异化疏离主题。在《海》中,班维尔展现了大海、海滨小镇以及医院三个主要物理空间。大海是自然景观,更是象征小说主人公童年创伤的压抑空间;海滨小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度假人的天堂,而是以金钱为基础的等级关系的象征;安娜就医的医院则是象征着严格的社会规训、压抑人的思想行为的空间。基于物理空间,个体精神空间得以进一步揭示。班维尔呈现了主要人物形式不一的异化的精神空间——主人公马克斯的自我怀疑、迷失无根;雪松屋住户格雷斯一家的骄奢扭曲;瓦瓦苏女士饱受负罪感及疏离感的煎熬;布兰登上校的神秘、世俗。异化的个体空间进一步加剧社会空间的疏离。通过揭露主人公家庭关系的冷淡无爱、雪松屋附近农场人的冷漠疏离以及安娜父亲查理?维斯与商业伙伴为代表的城市人的庸俗病态,一个疏离的社会空间在不同层面得以呈现。小说表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以及社会风气影响个体主体性及其身份认知;个人若应对不当,则会加剧其自身迷失感及漠然感;而个体的精神状况则映射并影响整个社会状况。在班维尔笔下,爱尔兰社会制度限制个体主体性;社会等级结构影响个体的身份认知;以金钱为导向的社会风气和个体的异化加剧疏离的社会的形成。约翰?班维尔从营造空间反映现实入手,表达了其对爱尔兰个体的精神状态及外在社会状况的人文关怀和担忧。本论文揭示空间的能动作用,探究班维尔小说中空间书写的人文意义,以期对《海》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