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制定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听说”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将迈入一个新台阶。口语交际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依然重读写而轻听说。有鉴于此,本文拟探讨小学低学段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等。第一章是小学低学段口语交际教学概述。本文以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情景教学理论、对话教学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依据,分析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确定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能力点和素养点,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具有教学内容生活性、教学目标实践性、教学语言灵活性和教学课堂互动性特点。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二是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第二章探究低学段口语交际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环节,首先是对基本学情进行分析;其次研究教材,在此基础上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三维目标;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教师自身口语交际能力和口语交际素养。课堂教学环节,首先是借助语言、借助表演和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交际真实性生活性情景,其次是课堂上进行师生、生生互动教学,教师做好示范演示,依据口语交际主题分类进行针对式训练,在课后布置口语交际作业;接着结合其他课程等联合教学;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以及课本剧表演等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后评价环节,以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为评价主体,从参与意识、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及时性、鼓励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策略;最后以评价量表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第三章运用口语交际教学策略设计三类口语交际篇目。本文将口语交际篇目分为交往类、独白类以及议论类。交往类以一年级上册《我们做朋友》和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动物》为例,独白类以一年级上册《小兔运南瓜》和二年级上册《做手工》为例,议论类以二年级下册《图书馆借阅公约》为例,从情景导入、明确交际要求,最后进行交际训练为课堂流程,以期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