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基于蒋王街道失地农民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一方面推动了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土地一旦被征用,就意味着农民起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来源随之消失。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长久以来就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同时,又因为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不完善的方面,导致很多失地农民陷入“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尴尬境地。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指出了扬州市失地农民的生活、社会保障和就业现状并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原因,然后在对我国现存典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分析比较和借鉴其他国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扬州当地的具体规定和经济水平等,测算出了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最后构建了扬州市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提出了完善该体系的配套措施。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章,导言。本章对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了阐述。还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可能的创新之处作了说明。 第二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理论。本部分首先界定了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土地征用和土地征用制度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扬州市蒋王街道失地农民现状与原因探析。本章利用蒋王街道失地农民的调查资料,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社保、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找出造成失地农民现状的原因,最后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方式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国内外典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研究。分析比较了国内典型的失地农民保障模式——嘉兴模式和重庆模式,及国外的失地农民保障模式——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并总结出了这些模式对我国各地区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可借鉴之处。 第五章,扬州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本章首先测算出了扬州市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然后具体构建了扬州市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就业保障制度,最后对保障基金的来源、运营、监管提出了建议。 第六章,完善扬州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配套措施。配套措施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机制、改革政府对征用土地的税收、加强对征地相关政府工作人员的考核监督和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 第七章,结论。总结全文观点并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尽管目前对冠心病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使住院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是,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冠心病仍然是造成人类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而且冠心病常发生在个人职业生涯中最好
以稻壳的煅烧灰分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得稻壳沸石,运用SEM、XRD和FTIR表征了稻壳沸石的结构特性,并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稻壳沸石对NH3-N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