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地炮庄》哲学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是由道教、儒学、佛教三大支流共同构成。三者之间相互交流、互动与融合。在三教相互排斥、相互吸收、相互会通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方以智是三教会通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一生颇为曲折,这些经历使其思想发生了几次重大的转变。明亡以后他潜心于会通儒释道三教的哲学建构。目前学术界对其晚年三教会通思想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方氏晚年主要著作《药地炮庄》为核心,参考其他相关著作,试图比较全面地解析方以智三教会通思想的形成过程、方法架构及其诠释实践。从而对其学术贡献和理论局限作出适当的评价。本文总共四章,前有《绪论》,绪论中对对学界关于方以智研究现状作出扼要的综述,指出当前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又交代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法。第一章介绍方以智其人。梳理方以智的生平、人生的各个时期特征、学术来源与思想概观。以俾理解其作《药地炮庄》的缘起。吴应宾的“三教合一”与道盛的“托孤说”是方以智作《药地炮庄》直接的缘由。晚年他经历坎坷,遁入佛门。这是促成他三教会通思想的间接原因。第二章以《药地炮庄》为主要研究对象,抓住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这一主要思想,论证方以智的天人关系模式,得出方以智独特的天人关系学说。与以往的思想家不一样,方以智以“天人不相胜”来解释“天人合一”这无疑是一大创举。在论述“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方以智又对天人之间能否相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人不可胜天,天也不能胜人。在他看来,人心与天地之心相通。人类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天地。这个意义上,天人合一又是成立的。进而在这个视域下窥视方以智哲学中的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最终的旨归在于实现内圣外王之道。第三章分析《药地炮庄》的理论方法。由于《药地炮庄》思想受觉浪道盛影响甚深,本章在前文道盛援庄入儒的“托孤”说的前提下,进而具体阐述了《药地炮庄》以儒释庄、以佛解庄的特色。最终完成了方以智的终极目标三教会通。第四章考察了方以智的三教观与其思想旨归。本文认为方以智坚持了庄子属于儒家的立场,主体思想与佛道两家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他用多个论据来证明庄子是属于儒家的。儒宗别传是庄子归儒的一个强有力的论述。方以智的三教会通是以易学为基础,改铸老庄、出入佛禅,最终以儒家为旨归的思想体系。它的形成,一方面是对晚明三教融合思潮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是作为明遗民对于传统学术思想的总结与反思,其中还包涵着对于个人安身立命之道的探索与定位。
其他文献
<正> 日粮中合适的维生素平衡,可保护仔猪安全通过断奶后第一关键期。我曾经在1990年第9期上报道过关于降低维生素A的标准水平,通过提高维生素E含量来平衡,即可大大地提高母
《真诰》与六朝志怪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与信仰传统,二者联系紧密而又各具特点,《真诰》作为南朝齐梁陶弘景整理的上清派重要经典,既借鉴了道教其他派别也吸收了当时的民间社
低温贮藏是果蔬贮藏常用方法,但温度过低会使果蔬出现冷害症状,因此研究果蔬最佳贮藏温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论文以金州樱桃和天津冬枣为试材,分别进行了不同贮藏温度对
萨神,是南部侗族地区普遍信仰的至高神灵。作为一种原生性的民间宗教,萨神崇拜及信仰不仅是侗族原始审美文化的渊源,而且是侗人精神生活的核心。它将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乔治·怀特菲尔德作为18世纪“信仰复兴运动”的重要领导者,在英国及其北美殖民地都有大量的信众,其“恩典的教义”、“新生”的教义和“各基督教派联合”的宗教思想随着其长达
吕澂(1896—1989)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学者,迄止于今尚无人为之立传,也无研究之专著与纪念之专集。然今人评而谓之曰中国近代佛学家中,其著作能列入世界学术之林者,吕澂。吕澂又于近代
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的封火山墙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是福州传统民居重要构成部分,其封火墙规模较大,保留最为完好,最具代表性与典型性。本文通过在传统民居修缮设计的过程
海南省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起着内引外联的重要作用,给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框架下,结合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实践中实施频率非常高的两种具体行政行为,二者性质不同,但又有密切联系。这两种行政行为在行为名称、外部表现形式、强制性特征以及对相对
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与国家发展纲要相吻合的企业科技创新、环保治理、技改工程等项目,通过向政府部门及组织进行项目申请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