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选择性液化用于秸秆组分分离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酚液化是木质纤维素液化的重要手段。木质纤维素是不均一的原料,而完全液化研究将其看作是“单一”的原料。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秸秆为原料,采用选择性液化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苯酚液化,并针对固体产物和液体产物分别进行了应用研究。   针对秸秆原料不均一的特点,采用选择性液化的方式对秸秆进行了液化研究,并比较了选择性液化与完全液化。结果表明:低温下适当的浓硫酸用量、较高的苯酚用量、适当的反应时间有利于保留纤维素而选择性液化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选择性液化条件优化表明在浓硫酸用量为(占总反应体系的比例)3%,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0 min,苯酚/秸秆用量(w/w)3,选择性液化达到最佳效果,此时秸秆中纤维素保留率达70%,而液化产物结合酚含量可达100%。与完全液化相比,选择性液化反应条件温和,并且保留了大量的纤维素,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价值。   利用苯酚选择性液化特点,将其作为秸秆组分分离和增强底物纤维素酶酶解的手段,实现了秸秆组分的有效分离,提高了底物纤维素酶酶解效果。苯酚选择性液化使得秸秆中大量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液化,而保留了纤维素,低温(100℃左右),H2SO4浓度3%~4%,苯酚/秸秆用量为3~4条件下,苯酚选择性液化可在20 min内快速脱除秸秆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木质素脱除率≥70%),而保留纤维素,纤维素回收率≥80%,从而实现了秸秆组分的有效分离。苯酚选择性液化制得的预处理秸秆具有较好的纤维素酶解效果,100℃,H2SO4浓度3%,苯酚/秸秆用量为3,液化时间为60min时得到的苯酚选择性液化残渣酶解率>65%。   为考察苯酚选择性液化产物的实用性,文中研究了秸秆选择性液化产物的性质,并以此为原料合成了树脂类胶黏剂。结果表明:浓硫酸用量3%,反应温度100℃,苯酚/秸秆用量(w/w)3时,秸秆苯酚选择性液化产物结合酚含量在0~30 min内呈直线增加趋势,30 min时结合酚含量达到100%,30 min后液化产物结合酚含量缓慢增加,60 min时液化产物结合酚含量达到120%。以上述30 min时得到的选择性液化产物为原料合成的树脂类胶黏剂达到GB/T14732-2006标准。
其他文献
生殖细胞是遗传信息在代与代之间的传递者,而成熟配子是由生殖干细胞发育而来的,因此研究调控生殖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殖干细胞的基本特性
会议
  目的:比较微等离子体治疗各类瘢痕的疗效.方法:52例瘢痕患者,包括19例痤疮瘢痕,10例外伤瘢痕,12例手术瘢痕,6例烫伤瘢痕,5例其他瘢痕.均采用微等离子体治疗,每8周治疗一次.
会议
会议
  目的 探讨面瘫治疗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强调神经外瘢痕松解切除和严格遵守显微外科无创原则,结合神经损伤的形态特点,针对性择优选择吻合神经方法的重要性。方法 1999
学位
  Although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otal xylose-binding proteins (XBPs) were up-regulated significantly in the activated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howev
会议
本文通过对镁电解槽各功能性构件传热原理和电解槽能量守衡原理分析,建立了镁电解槽热量传递的数学模型,研发出镁电解槽设计计算程序。根据电解工艺产量要求,计算出单台电解槽各
全球对氢气的需求量随着高标准清洁燃料的要求以及原油重质化、劣质化的发展趋势而迅速提高。为了降低装置能耗,降低制氢的成本,开发大型节能制氢势在必行。  开发大型节能型
一、节旋藻的螺旋手性及其在理化因子影响下的变异规律   本文以12株具螺旋手性和2株直线形呈手中性的钝顶节旋藻为材料,通过研究它们的螺旋手性及其取向等特征,及其在温度